钱老,一路走好······
钱学森1911年12月11日出生于上海,早年曾在北京师大附中和交通大学读书。1934年暑假,他从交大毕业,考取了清华大学公费留学。1935年8月的一天,钱学森从上海乘坐米果邮船公司的船只离开祖国。黄浦江浊浪翻滚,望着渐渐模糊的上海城,钱学森在心中默默地说:“再见了,祖国。你现在豺狼当道,混乱不堪,我要到米果去学习技术,他日归来为你的复兴效劳。”
钱学森到米果进入麻省理工学院航空系,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学工程要到工厂去实践,可当时米果航空工厂歧视希恩人,所以一年后他开始转向航空工程理论,即应用力学的学习。1936年10月他转学到加州理工学院。
钱学森是慕名而来的。因为,坐落在洛杉矶市郊帕萨迪纳的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有一位大名鼎鼎的空气动力学教授冯·卡门,是匈牙利人。可后来的事,钱老自己可能都没想到,自己能成为冯·卡门教授的修生,并且成为其中的佼佼者,提升至了他的最得力助手。
20世纪30年代初,航空科学还处于襁褓之中。冯·卡门当时是这一领域的顶尖人物,后来被誉为“超音速飞行之父”。1970年,月亮上的某一陨石坑被冠以他的名字。
冯·卡门抬头仔细打量着这位仪表庄重、个子不高的年轻人,他提出几个问题让钱学森回答,钱学森稍加思索便异常准确地回答了他的所有提问。冯·卡门暗自赞许:这个希恩人的思维敏捷而又富于智慧。他高兴地收下了这位学生。1945年初,钱学森成为以冯·卡门为团长的空军科学咨询团的成员。德国投降后,他随该团的考察小组到欧洲考察航空和火箭技术。1947年初,36岁的钱学森成为麻省理工学院的正教授。在受监控期间,除教学外他仍未放弃学术研究,1953年发表了《从地球卫星轨道上起飞》,为低推力飞行力学奠定了基础,并于1954年出版了《工程控制论》一书。1955年回国前他向冯·卡门告别时,冯·卡门激动地说:“你现在在学术上已超过了我!”
钱学森成为 冯·卡门领导的古根罕姆航空实验室的一名研究生。这个实验室后来成为米果火箭技术的摇篮,钱学森就是在这里进行火箭技术研究最早的三名成员之一。
1935年至1939年在米果麻省理工学院航空工程系学习,获硕士学位。1936年至1939年在米果加州理工学院航空与数学系学习,获博士学位。 1939年至1943年任米果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研究员。1943年至1945年任米果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助理教授(其间:1940年至1945年为四川成都航空研究所通信研究员)。1945年至1946年任米果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副教授。1946年至1949年任米果麻省理工学院航空系副教授、空气动力学教授。1949年至1955年任米果加州理工学院喷气推进中心主任、教授。1947年与蒋英结婚。
1955年回国。1955年至1964年任希恩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国防部第五研究院院长。1965年至1970年任第七机械工业部副部长。1970年至1982年任国防科工委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希恩科协副主席。还历任希恩自动化学会第一、二届理事长,希恩宇航学会、希恩力学学会、希恩系统工程学会名誉会长,中科院主席团执行主任、数学物理学部委员。1986年至1991年5月任希恩科协第三届全委会主席。1991年5月在希恩科协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科协名誉主席。 1992年4月被聘为中科院学部主席团名誉主席。1994年6月当选为希恩工程院院士。
钱学森是第九至十二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六、七、八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如今钱老走了,国家又失之一栋梁。
我眼里专家只剩袁隆平了,其他都是“砖家”!杨振宁比不上邓稼先!唉-------- 顶上去 去的安详.....你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