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3的中秋贴 ^_^
中秋月饼的前世今生“每逢佳节倍思亲”,更何况是自古便承载着“人月两团圆”美好愿望的中秋佳节。虽然离中秋节还有一段时间,作为寄托情思的月饼,已成了名副其实的明星。越来越多的月饼已经提前上柜,报纸、电视上登载的月饼广告也越来越多了。商场超市里开辟了专门的“月饼一条街”,各大酒店、餐馆也在大堂醒目的位置摆上了月饼展台。月饼再次成为商家和消费者共同关注的热点。但是这“八月来了九月走”的月饼经济,究竟前程如何,我们对这一市场进行了调查。
月亮的饼偷偷地在改变
中秋吃月饼,和端午吃粽子、元宵节吃汤圆一样,是我国民间的传统习俗。古往今来,人们把月饼当作吉祥、团圆的象征。每逢中秋,皓月当空,阖家团聚,品饼赏月,谈天说地,尽享天伦之乐。
据史料记载,早在殷、周时期,江、浙一带就有一种纪念太师闻仲的边薄心厚的“太师饼”,此乃我国月饼的“始祖”。汉代张骞出使西域时,引进芝麻、胡桃,为月饼的制作增添了辅料,这时便出现了以胡桃仁为馅的圆形饼,名曰“胡饼”。唐代,民间已有从事生产的饼师,京城长安也开始出现糕饼铺。据说,有一年中秋之夜,唐太宗和杨贵妃赏月吃胡饼时,唐太宗嫌“胡饼”名字不好听,杨贵妃仰望皎洁的明月,心潮澎湃,随口而出“月饼”,从此“月饼”的名称便在民间逐渐流传开。宋代的文学家周密,在记叙南宋都城临安见闻的《武林旧事》中首次提到“月饼”之名称。到了明代,中秋吃月饼才在民间逐渐流传。当时心灵手巧的饼师,把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作为食品艺术图案印在月饼上,使月饼成为更受人们青睐的中秋佳节的必备食品。
月饼经过长期的演变和发展,花样不断翻新,品种不断增加,地区的差异使品种外观、口感、味道各具独特风格。从产地上分有苏式、广式、京式、宁式、潮式、滇式等;就口味而言,有甜味、咸味、咸甜味、麻辣味;从馅心讲,有五仁、豆沙、冰糖、芝麻、火腿月饼等;按饼皮分,则有浆皮、混糖皮、酥皮三大类;就造型而论,又有光面月饼、花边月饼等。风味却迥然不同:京津月饼以素见长,油与馅都是素的;而广式月饼则轻油而偏重于糖;苏式的则取浓郁口味,油糖皆注重,且偏爱于松酥;潮式月饼身较扁,饼皮洁白,以酥糖为馅,入口香酥。
细心的人们可能注意到了,今年的月饼又出了新花样。记者最近走访了几家超市宾馆,发现今年的月饼市场有几大特点。
名字好听月饼取名大都与“月”字和“秋”字有关,充满了诗情画意。诸如“荷塘月色”,令人联想起朱自清写的那篇散文,碧绿的荷花,皎洁的月光,简直如临仙境。吃这样的月饼,仿佛咀嚼一首诗,感觉自然妙不可言。有叫“花好月圆”的、有叫“锦绣明月”的,还有“盛世之秋”、“金秋浓情”、“群芳争艳”等各种好听的名字。这也符合了消费者的心理,中秋节嘛,一个喜庆的日子,取个好听的名字,吉利!
包装好看现在的月饼生产商,越来越重视外在的包装。走近月饼柜台,一眼望去,五颜六色,令人目不暇接。既有体现喜庆气息的大红色,也有赏心悦目的淡绿色,还有温馨典雅的浅紫色,或小家壁玉,或王者风范,真让人感设计者的独具匠心。打开盒盖,里面大都衬着柔软的丝质材料。礼品盒装的月饼,外面还配有礼品袋,花色各异,显得非常时尚。提篮是古色古香的那种,感觉非常典雅含蓄,富有诗意。
口味多样早在几年前,月饼的馅料只有少数几种,现在可是多样化了。旧有的口味在商场里也能找到,如什锦月饼、火腿月饼、豆沙月饼,除此之外,还可以买到苹果香蕉葡萄等水果口味、椰蓉蛋黄口味等月饼。一些精明的厂家看准了年轻人追求新奇和时尚的消费心理,今年推出了冰淇淋和巧克力月饼。
小小月饼成了经济蛋糕
每年的中秋来临之际,都是月饼厂家厉兵秣马之时。
据了解,国内目前注册经营月饼业务的食品厂家有5000多家,与此同时,所谓“酒家不做饼、茶楼不接宴”的行规也早已荡然无存,许多星级饭店、酒楼、点心厂、糖果厂一到中秋就纷纷参战,甚至和“饼”字根本不沾边的一些企业,比如巧克力店、冰淇淋店、咖啡店甚至于造币厂等也不甘寂寞,金帝、德芙推出了“巧克力月饼”,哈根达斯推出了“冰淇淋月饼”,迎合年轻人求新求异的口味。
从萧山近期媒体上众多的月饼广告,到各宾馆酒店接二连三上门的促销人员,可见月饼大战硝烟味之浓。
不同的企业参加到月饼大战中来,凭借的是不同的优势,瞄准的是不同的市场,采取的也是不同的营销方式。
专业饼店,拼的是“广告+专卖店+商场超市”的营销模式,最大限度地抢占中秋月饼市场。
酒店酒楼,则要名更重利。现在,大多数知名的酒店酒楼采取了贴牌生产的方式做月饼,与那些专业的月饼生产商签署协议,由月饼生产商负责生产、跑有关的许可证手续,贴上星级宾馆的牌子进行销售,此举先不论经济效益,反正过节要给相关部门、客户送礼,自己有了月饼,就“肥水不流外人田”了;贴牌生产降低了生产成本,利润空间自然也就出来了。
星级酒店的月饼,极少有零售的,大多都是企业团购,与酒店酒楼平日的客户群体大体等同。高层次消费群体决定了多数酒店的“月饼生活”都比较滋润。每到月饼的销售季节,酒店的全体员工都被动员起来,投身到如火如荼的月饼销售事业当中去,销售额与奖金挂钩,大家自然不遗余力地电话、上门、亲朋推销了。在这强大的全员营销攻势下,他们的月饼很快就被销售一空。
咖啡厅、冰淇淋店等,有个性就有市场。今年月饼的花样越来越多了,为了取悦那些对传统月饼“不感冒”的年轻人,金帝、德芙推出了“巧克力月饼”,哈根达斯推出了“冰淇淋月饼”,一些咖啡厅也推出了自己的月饼,其实所谓冰淇淋月饼,也不过是月饼形状的冰淇淋罢了,而且这些月饼的价格往往比较高,但仍然使得众多的年轻人趋之若鹜,争先购买。
市场蛋糕大,更重要的是利润高。有消息称,月饼生产厂家一年利润的70%来自一季月饼的销售。更有知底媒体指出,月饼的利润远在100%以上。一位业内人士表示,月饼的税前利润一般在30%左右,税后利润也会在10%上下。
不论是什么月饼,说到底还是一种点心。它的利润如此之高,究竟是从何而来?细究之下,发现高额的利润只能来自于两个方面:包装和馅料。
月饼的礼品化功能越来越突出,这就使得月饼包装,没有最豪华,只有更豪华。月饼盒内的奉送物也越来越金贵,从原来的名烟名酒、手表等到现在的金质刀叉、高尔夫球具、高档首饰等不一而足。沈阳造币厂受某企业委托,造出了直径96厘米,镶嵌56颗宝石的极品月饼;昆明一家企业更是在月饼盒内装入一把商品房的钥匙,而这盒月饼被卖到了31万多元人民币的天价。
在萧山一家超市记者看到,古筝也成了月饼的包装盒。这款名为“琴棋人生”的月饼,售价达1800元,内有象棋、文房四宝等饰品,真正意义上的月饼只有几只。
以前,月饼一直是中秋节经济的主角,然而,在食品、礼品越来越丰富的今天,月饼的主角地位已经开始动摇。在商场超市中我们不难发现在“好礼一条街”上,不但有各类月饼的佳影,许多保健品、特色食品、糖果点心、香烟、酒类等也不甘示弱,纷纷摆出了自己的专柜。另外,许多食品、礼品、茶叶、鲜花等专卖店也大作中秋文章,茶叶专卖店打出了“中秋赏月岂可无茶”的横幅,而鲜花店前则竖起了“中秋到了,也给爸妈买束花吧”的牌子,连手机店都打出了中秋特卖的招牌,消费者可选择的余地大了。
月饼的“主角”地位不保与其自身的特性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越来越讲求“健康饮食”的今天,月饼的高油、高糖显然与“健康”的概念背道而驰,对月饼痴心不改的老人们往往由于血糖、血脂较高而无法与月饼“亲密接触”;需要保持身材的年轻人对于这种高热量的东西自然也是敬而远之,这些都使得月饼的实用价值越来越低。
月亮代表我的心
不过,经调查,仍有60%的人表示欢迎月饼,这些月饼的“拥趸者”大都是45岁以上的中年人,尽管他们对月饼这一传统食品情感复杂、褒贬不一,却一致认为月饼是中秋节难以分割的一部分,少了它就好像缺了点什么。
有一首歌唱得好“月亮代表我的心”。月饼打从一开始就不是一种食物,它是一种媒介,一种可以传达信息、情绪的媒介。古人无缘品尝今日的各式月饼,但今时的月亮却曾照过古人。今天,当我们望着夜空中的月亮,咬着手里的月饼时,月饼无疑成为一个跨时空的超级媒介。
对于大多数月饼生产商而言,月饼只是其产品线中的一种附属产品,毕竟,满打满算,月饼的销售一年也只能有那么50天,把一年的宝押在这50天上,显然不够明智。关键是把握住市场的脉搏,在质量、创新、营销、口感等方面下真功夫,每年上百亿元的月饼市场还是商机无限。
只要中国人还有过中秋的传统,只要还有一种被称为“月饼”的东西存在,月饼经济就不会消亡,正如业内人士所说,即使有一天,月饼变成了“可以吸的月饼冻”也没有关系。 中秋风俗---古代篇
根据《东京梦华录》(序於一一四七年)卷八的记载,宋朝的街市,在中秋节的前几天,就已弥漫著浓厚的过节气氛。商店贩卖新酒,重新布置门前的彩楼。市人争饮新有石榴、梨、栗、葡萄、弄色枨橘等等。到了晚上,人家争登酒楼赏月,丝竹箫管并作。里巷儿童通宵玩耍,夜市人马杂沓,至於天明。吴自牧(约一二七○前後在世)的《梦梁录》卷四也记载,南宋人家多於此日安排家宴、团圆子女,以酬佳节。即使是陋巷里的贫穷人家,也都会典当衣物去购买酒困,来欢度中秋。
金盈之(约一一二六前後在世)的《新编醉翁谈录》卷四则记载了当时人由赏月进而拜月的习俗:「京师赏月之会,异於他郡。倾城人家,不以贫富,能自行者至十二三,皆以成人之服饰之。登楼或於庭中焚香拜月,各有所期。男则愿早步蟾宫,高攀仙桂……。女则愿貌似嫦娥,圆如洁月。」
除了拜月之外,还有赏灯的风俗。周密(一二三二─一三○八)的《武林旧事》卷三记载杭州中秋夜:「灯烛华灿,竟夕乃止」。浙江也於中秋夜放一种羊皮小水灯「一点红」,江面上布满了数十万盏灯,有
如天上繁星,十分引人注目。据说水灯是为讨江神喜欢,并非纯粹为了观赏。
http://card.silversand.net/moon/images/gu1.jpg
宋朝在杭州另有一特殊的中秋景观,即钱塘观潮。由於钱塘江口地形类似一漏斗,每当海潮涌至,受到渐进渐狭的地形影响,波浪便重重叠叠堆积成一道水墙,声势极为壮观。苏东坡在杭州任佑府时,曾作过一首《中秋夜观潮》,描述观潮人数之众多,及潮水汹涌之气势:
定知玉兔十分圆,已作霜风九月寒。
寄语重门休上锁,夜潮留向月中看。
万人鼓噪慑吾侬,犹似浮江老阿童。
欲识潮头高几许,越山浑在浪花中。
《武林旧事》中的另一段文字则更具体的描述了潮水震撼天地的磅薄气势:「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直至今日,钱塘观潮仍是浙江省中秋节最具特色的观光据点。
http://card.silversand.net/moon/images/gu2.jpg
元朝虽以异族入主中原,但所受汉化甚深。节日习俗也大半沿袭汉人旧制。到了明朝,赏月、祭月、吃月饼的风俗大盛。
田汝成(约一五四○前後在世)的《西湖游览志余》「熙朝乐事」记载明人多於中秋节以月饼相馈赠,取其圆形的「团圆」之义。夜晚则设赏月之宴,或携带酒食至湖海之畔游赏。刘侗、于奕正合著的《帝京景物略》(一六三五)卷之二则详细描述了中秋祭月的供品:月饼必须是圆,所供的瓜果则必须切成如莲花般的牙瓣。街市出售月光纸,上面绘有月偏照菩萨,下绘月轮桂殿,有一兔人立捣药於其中。祭月後将月光纸焚烧,所供的果饼分给家中的每一成员。中秋节又是团圆节,所以纵使有归宁的女子,也必定於此日返其夫家团聚。
於明人赏月的盛会,则有张岱(一五九七─一六七一?)以其生花妙笔,为我们作了下面这段极其风雅记述。《陶庵梦忆》卷五的「虎邱中秋夜」:
虎邱八月半,土著、流寓、士夫、眷属、女乐、声伎、曲中名妓、戏婆、民间少妇、好女、崽子、娈童及游冶恶少、清客、帮闲、 僮、走空之辈,无不麟集。自生公台、千人石、鹤涧、剑池、申文定祠、下至试剑石一二山门,皆 毡席地坐,登高望之,如雁落平沙,霞 江上。天暝,月上,鼓吹十百处,大吹大擂,渔阳参挝,动地翻天,雷轰鼎沸,呼叫不闻。更定,鼓铙渐歇,丝管繁兴,杂以歌唱。皆「锦帆开澄湖万顷」同场大曲,蹲踏和锣丝竹肉声,不辨拍煞。更深,人渐散去,士夫眷属皆下船水嬉,席席徵歌,人人献技南北杂之,管弦迭奏,听者方辨字句,藻鉴随之。二鼓人静,悉屏管弦,洞萧一缕,哀清绵,与肉目引,尚存三四,迭更为之。三鼓,月孤气肃,不杂蚊虻。一夫登场,高坐石上,不箫不拍,声出如丝,裂石穿云,串度扬,一字一刻,听者寻入芥,心血为枯,不敢击节,惟有点头。然此时雁比而坐者,犹存百十人焉。使非苏州,焉讨识者。
晚明文人的生活情趣,从这则「虎邸中秋夜」或能略窥一二。
http://card.silversand.net/moon/images/gu3.jpg
明人拜月时用的「月光纸」,到了清朝,改了个名字叫「月光马儿」。富察敦崇的《燕京岁时记》(一九○六年)。记载:「月光马者,以纸为之,上绘太阴星君,如菩萨像,下绘月宫及捣药之兔。人立而执杵,藻彩精致,金碧辉煌,市肆间多卖之者。长者七、八尺,短者二、三尺,顶有二旗,作红绿,笆或黄色,向月而供之。焚香行礼,祭毕与千张、元宝等一并焚之」。
清又流传著一句话:「男不拜月,女不窜」。所以拜月就成了妇女的专利,家中的主妇忙著拜月,小孩子也不愁没事干。中秋节前几天,街市上都会卖一种专供儿童月用的「兔儿爷」。兔儿爷的起源约在明末。明人纪坤(约一六三六年前後在世)的《花王阁剩稿》:「京中秋节多以泥抟兔形,衣冠踞坐如人状,儿女祀而拜之」。到了清代,兔儿爷的功能已由祭月转变为儿童的中秋节玩具。制作也日趋精致,有扮成武将头戴盔甲、身披戢袍的、也有背插纸旗或纸伞、或坐或立的。坐则有麒麟虎豹等等。也有扮成兔首人身之商贩、或是剃头师父、或是缝鞋、卖馄钝、茶汤的,不一而足。 哇!~可否精简些!看得我 :dahan:yunsi:papa 哈,晕 我也是那样看的,难道你们就………… 回学校前顶! 月饼.....不如以前的好吃了 今天的看来不太吃香呀,顶! 好长………………
顶下,慢慢看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