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炒作大概最常见,最常用的方式有三种:
0 f# s% z0 T; S一、哗众取宠型。- T: P# t/ L, F _
一反常态,做些有违大众道德、不合逻辑、不符合平常百姓思维,或者做挑战法律尺度、道德伦理的事情。这类典型如:木子美之流。在并非为艺术而献身目的下一脱成名。2 g0 d! w" |! ^. M8 W
前些时候,那个抛出月薪3000以下都是下等人言论的雅阁女,在树立了人民公敌的地位后就迅速成名。脱衣服,写***日记,自虐,自残,莫名其妙的征婚以及恶搞等方式是这种类型的代表。
5 O7 R1 m' S# G9 |3 B- `2 c. `二、趁火打劫型。# i" Z3 q) v' T+ y8 X8 y: L8 }
上文谈到了,互联网不缺乏口水战。中国人都是喜欢看热闹的,喜欢坐山观虎斗,看双方打架,骂架,不仅不劝,反而火上浇油,口水战越激烈,观众会觉得越过瘾。有需求当然就有市场,门户网站当然乐意转载,发布此类口水战的新闻。前些时候的XX人因为参与XX与XX的口水战,被XXX公司以高薪+期权招安了。. Y% y9 {( e5 ^( Q5 E
各位XDJM,如果你们要用这种方法出名,要记住一点,你参与的某个事件,必须是要有某个巨头参与,因为一般的口水事件,打到半路就歇火了。) u, g0 i. k# W, x; J* o. \
炮轰某个人的观点、行为,这个人一定要是名人,或者某个行业的权威。又比如:张钰向媒体提供了好几盘录像带,如果哪位仁兄能够站出来承认片中那个男人其实就是他自己。那么新浪,搜狐的编辑们是不是该行动起来了呢?
0 T: K2 G7 ]% m$ U三、无中生有型。7 m& G4 Z) d' y
没有的事情,你说他有,人们会觉得很奇怪,会刨根问到底。其实这个世界上没有鬼,说的人多了,也就有了鬼。如今的互联网从业人士唯恐天下不乱,到处散播竞争对手谣言,说某某职业经理人离职了,某某公司裁员了,某某公司被收购了等等谣言,为的就是打击竞争对手,动摇人家的军心。其实某某职业经理人本没有离职的打算,正因为老板相信了这些谣言,导致了对自己的猜忌,被迫离职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了。此所谓孙子兵法“反间计”。
: P& X1 G- D. r I# E' e其实,三十六计中的每一计都可以作为一种炒作方法,本人先列举三种常用,常见的方式。而上面的这些方法算是对中国互联网炒作的一个小总结,无论你采取什么方法炒作,离开了媒体这个载体的参与,你都不会成功的。在炒作中,始终要记住4点就是:
. n/ m, ?3 x# B0 Z# I" j1. 必须了解各大网站编辑们的口味,吸引媒体主动的宣传,那种需要付编辑们红包才能上首页的新闻注定是失败的。 J `) W% S, d' k! G; e
2. 激发各界人士参与,引发一连串关于此事件对社会影响的争论。
. i# |2 q) X* G; K3. 如果涉及到内幕,一定要把握好火候,要在最关键的时间把内幕爆出来。
& v7 Y" S! g0 ~( j1 o: o) C/ @$ c' d4. 要控制好日程安排,不要一次性就把戏给演完了。否则就是昙花一现。( |# s2 Z: n# M
Web2.0时代的来临,大众参与,大众娱乐的时代似乎跟春秋战国时的诸子百家争鸣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这个时期,诞生了很多子,比如:老子,孔子,墨子,荀子,XX子等等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如今的互联网是一亿网民争鸣的时代,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网民争鸣的结果同样也会诞生很多诸如木子丑,茉莉姐姐,牡丹哥哥之类的英雄人物。
( R* n, I; G# I8 A' u1 h' B" h |+ W3 {0 I1 o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