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624|回复: 11

德意英北非战记 简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2-22 19:22: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940年夏,整个欧洲都已落入希特勒手中,只剩下英国孤悬海外,苟延残喘。胜利对于纳粹德国似乎已经是指日可待。墨索里尼发现,如果要分享轴心国胜利果实的话,就必须赶紧做点贡献。为此他告诉巴多格里奥元帅:“为了能作为参战国列席胜利会议,我需要死上几千人” 评论:笑翻。墨索里尼打肿脸充胖子。希特勒对德国人讲用德国的剑来换取德国人民的面包,把德国人民的劲鼓得足足的。墨索里尼连个象样的借口都找不出来,为打仗而打仗,师出无名。 法国已经是纳粹德国的了,希特勒坚决不允许墨索里尼染指西欧。非洲似乎更有希望。英军把大部人员物资都投入到保卫不列颠本岛,不大可能大规模增援埃及。而且意大利占领着利比亚和厄里特尼亚,可以从东西两个方面威胁英国在非洲的殖民地。墨索里尼选择元帅Rodolfo Graziani统领在非洲的军事行动。Graziani元帅在征服非洲土著方面以残暴著称,背地里被称为“屠夫”。 Graziani元帅本来以为他的任务主要是防御 -- 向东防御英国人从埃及进攻,向西防御法国人从突尼斯。法国的陷落基本上解决了突尼斯。不过当他听到命令要他进军三百英里进入埃及并夺取亚力山大军港时还是被吓坏了。他马上飞回罗马,当面向领袖和巴多格里奥元帅抗议。Graziani元帅声称他的部队根本不是英国人的对手--迄今为止他只得到不到三个营的援军;他的很多武器都可以进博物馆:上个世纪的步枪和加农炮,生了锈的机枪...缺乏现代化的坦克,飞机,大炮,甚至地雷 -- 在利比亚-埃及边境的意大利巡逻队甚至得晚上去偷英国人的地雷挖出来埋到自己这边! 墨索里尼和巴多格里奥元帅对此并不吃惊 -- 埃塞俄比亚战役和干涉西班牙内战已经耗空了意大利的军事力量,更何况为了配合纳粹德国在东欧的军事行动意大利人又出兵阿尔巴尼亚 -- 虽然阿尔巴尼亚人并没有反抗,但意大利人却要耗费兵力去占领 -- 本来是属于Graziani元帅的兵力。 墨索里尼是如此醉心于一次在北非的胜利,以至于根本无视Graziani元帅的抗议。他只是安慰元帅说:“我并不是非得要占领哪些领土,只是需要你进攻当面的英国人。”巴多格里奥元帅也答应给他增加一千辆坦克 -- 这是沙漠战争中最有力的武器 -- 却从未兑现。不过这却正好给了Graziani元帅一个很好的借口按兵不动。同时利-埃边境上小规模的冲突开始不断增加,结果却令元帅不寒而栗:意大利伤亡3500人,而英国人却只损失了区区150人。 到九月初,墨索里尼的耐心到了尽头,他告诉Graziani元帅,要么发动进攻,要么就滚蛋。九月十三日,意大利人开始行动。意大利军队从利比亚边境的Capuzzo兵营出发,一长串坦克打头阵,后面跟着三个步兵团,一个炮团,一个机枪营,工兵和迫击炮连。阵列的最前头是装备着匕首和手榴弹的褐衫队(Arditi)。行军队伍最后是拉着大理石纪念碑的卡车 -- 意大利人打算用这些大理石纪念碑来沿途标志本次伟大行军。 评论:意大利人坦克做得不咋地,大理石纪念碑估计肯定是精雕细刻,做得很漂亮 行动的头四天意大利人已经进入埃及境内60英里,占领了沿海村庄Sidi Barrani, 并没有任何抵抗。Sidi Barrani 只是一个尘土飞扬的小村庄,有一个清真寺和一个小得可怜的警察局。罗马电台却马上广播道:“在伟大的意大利工程师帮助下,Sidi Barrani的电车又开始运行啦!“ 意大利人并不知道的是,英国人按计划后撤80英里到一个叫做Mersa Matruh的地方,就是当年安东尼和克里奥帕特拉嬉戏海水的地方。Mersa Matruh是一条窄轨铁路的终点站。这样英国人的兵力物资可以源源不断地从亚力山大港由铁路运送过来。 Graziani元帅却并不打算继续向埃及内陆进军了。他的左翼,也就是冲地中海的一面,还有他的整条后勤运输线都暴露在英国地中海舰队的炮口之下。他打算就在Sidi Barrani驻扎下来。意大利军队呈扇形展开,面向埃及方向修筑了七个据点。在此后的三个月里,这些意大利人一直无所事事,游手好闲。军官们用银梳子和科隆水打扮自己,在据点里享受着雕花酒杯和Frascati葡萄酒... 评论:军无斗志。战略上出击,战术上却防守。相当于故意弃权落个后手。 英国人在奥康纳少将的指挥下也挖了工事,驻扎下来。在开罗总部,韦维尔将军还在等待增援和装备 -- 英国的Matilda步兵坦克,重三十吨,三寸厚装甲。意大利人的反坦克炮基本上打不动它,但它的两磅炮(英国佬的恶习,大炮不论口径而论炮弹重量)却可以轻易击穿最好的意大利坦克。 西非沙漠地形崎岖,遍布石砾。从军事角度看,最大问题是缺乏地标。要穿越这片地域就如同不靠地图在大海上航行,只能依靠太阳,星星和指南针。沙漠战术和海战颇有几分相似。伦敦《每日电讯》战地记者,澳大利亚人Alan Moorehead写道:“每辆卡车或坦克就象一艘驱逐舰,一群坦克穿越沙漠,就象舰队一样消失在地平线上。发现敌人后,要运动到合适的战位,如同舰队交战前的机动。无所谓火线,最重要的是,一定要保持机动...” “沙漠永远定下基调 -- 沙漠是棕/黄/灰色的,陆军就得采用这种迷彩色;沙漠没有路,陆军就得换用大型充气轮胎;沙漠里没有人烟,陆军就采用一小时八至九英里的行军步伐;沙漠极度缺水,陆军就只能从将军到士兵,人均每天一加仑水。我们并没有打算制服沙漠,或者把它变得更适宜居住。我们只是好好地利用了沙漠”。对意大利人而言,舒舒服服地守在Sidi Barrani的工事里远远要比英国佬在沙漠里摸爬滚打强得多 -- 不过最终他们要为舒适付出代价的。 这期间发生了两件直接影响到北非战役进度的事件,一件直接对英国人有利,另一件却意味着大麻烦的到来:十一月十一日,地中海舰队的光辉号航母出动鱼雷机空袭塔兰托军港,击中三艘意大利战列舰。此举极大地削弱了意大利海军力量对英地中海舰队的威胁,使卡宁翰将军可以全力以赴地保护北非运输线。此前纳粹德国在没有跟意大利打招呼的情况下进入罗马尼亚,引起墨索里尼的不满,因此在十月二十八日突然对希腊发难。英国人为难的是,一方面要竭力援助希腊抵抗,另一方面却不得不把北非战役急需的物资转送希腊。韦维尔将军为此与邱吉尔发生争执,这为他后来的离职埋下伏笔。 空中侦察显示,意大利人的七个据点中有两个据点,Nibeiwa和Rabia之间有大约15英里的豁口,无人防守也没有任何防备。意大利人的据点工事统统面向东方。如果英国人能从这里偷偷绕到意军背后,就可以从意大利人屁股后面轧上来。奥康纳将军计划使用两个师的兵力,第四印度师和第七装甲师,偷袭Nibeiwa-Rabia豁口。通过豁口后,第四印度师将在皇家第七坦克团的协助下转向北,收拾Nibeiwa以及更北方的其他三个据点和Sidi Barrani; 同时一部英军在皇家海军炮舰的配合下从正面进攻Sidi Garrani;第七装甲师的大部将转向西北,占领沿海公路的一个标志点Buq Buq, 以防意军增援。剩下的第七装甲师向西进攻Rabia和Sofia两个据点。 韦维尔将军并没有打算打大。他的计划只是五天进攻,打到Sidi Barrani以西25英里的Buq Buq。目标有三个:试探意军的战斗意志,抓上几千个俘虏,和在德国人开始干涉利比亚之前给意大利人一记重拳。面对八万意大利人,奥康纳少将只有三万人,由英国人,苏格兰人,锡克人,帕山人和印度人组成。 十二月六日晨七时,两个师开始出动。他们要行军75英里之后才能接战。但是沙漠作战经验丰富的奥康纳将军早已计划好中途休息整整一天一夜,虽然冒着被意大利空军发现的危险。大部分英国部队都以为这只是一次演习。坦克指挥官只是被告知他们要把坦克开到某地过上一夜然后再开回来。女王直属第七轻骑兵连(7th Queen's Own Hussar) 的军官们深信他们马上就会回到驻地,甚至从亚力山大市订了圣诞节的大餐。 十二月八日夜,英军开进豁口。前进的路上用割成两半的汽油桶点上火作为标志-- 油桶面朝东方以防被意军看见。至凌晨一点,英军全部到达Nibeiwa据点后方。 英国人并不知道他们有多幸运:他们其实被意大利空军看到 -- 而且是被意大利空军指挥官Vittorio Revetra中校亲眼看到的 -- 中校是在例行的巡逻飞行中发现的。他马上报告Graziani元帅 “目击大量装甲车辆从Mersa Matruh出发“。Graziani元帅只是麻木地回答道:“写个报告交上来” -- 后来老元帅宣称自己的确警告了部下,虽然并没有任何人采取任何措施。 评论:指挥官麻木不仁。估计可能一门心思都去琢磨晚餐打什么领结,喝什么酒比较合适了。发现英军坦克,发现就发现贝,反正这里是前线,看见个英军坦克有啥大惊小怪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2-22 19:22:30 | 显示全部楼层
十二月九日凌晨七点一刻,英国坦克开始向Nibeiwa据点运动,有些人甚至闻到空气中的咖啡香味 -- 意大利人在准备早餐呢。不过他们永远都没有机会吃这顿早餐了。成排的坦克开了上去,坦克上搭乘着布伦机枪手,不停地向意大利哨兵开火。然后就是意大利人从没听过的风笛声 -- 苏格兰风笛 -- 苏格兰高地营上着刺刀冲进Nibeiwa据点。意大利骑兵的战马嘶叫惊跑,乱做一团。

意大利人根本没有还手的机会,他们的二十辆坦克趴在兵营外面,被Matilda一炮一个全打成废铁。有些意大利人用机枪和手榴弹反击,但是很多倒在Matilda的履带下。后来有人回忆当时的场面:“就象用铁棍子捅了马蜂窝”。

其他人还有一些别的印象:燃烧的汽油桶发出的臭味;意大利军官穿着深蓝色骑兵披风竭力要收拢部队;帐篷中散落着食品和弹药... 第二高地营列兵Jimmy Mearns射杀了一个黑人机枪手,站在死去的黑人士兵身旁,看这鲜血从喉咙里冒出来,他感觉就象梦里一样。

Nibeiwa据点指挥官Pietro Maletti将军从帐篷里冲出来,亲自操起机枪射击,被打倒后还继续还击,直到被击毙;中尉医官James Muir,肩膀和骨盆动别打碎了,在炮火之下躺在担架上,指挥抬担架的治疗其他伤员。

到早晨九点战斗就结束了。出乎所有人的意料,英国人只花了三个小时就攻克了一个据点,抓了两千个俘虏。当英国人继续向Nibeiwa以北的其他两个据点进攻时,部队中开始传开一种欣喜若狂的情绪,就好比赌徒逢运,绝对不会输一样。有个上尉的座车坏了,为了能参加下一场战斗,他让别人把他们倒着拖挂在卡车后头;第一皇家燧发枪营(1st Royal Fusiliers)的一帮人甚至边踢足球边行军,直到意大利子弹打到了他们脚底下!

很多古怪的事情发生了:第一轻步兵营(1st Durham Light Infantry)的Eustace Arderne中尉带着他的人攻打Maktila据点。可是他的机枪手刚打了两梭子,就有人喊:“长官他们树白旗了!”“胡说!”Arderne中尉喊道 -- 可白旗真的就从碉堡里伸了出来。一名准将带领五百名意大利兵站得笔直向Arderne中尉投降。准将大人用外交式法语宣称:”长官,我们打完最后一发子弹!“ -- 他身旁是一大堆没开封的弹药箱。

英军花了两天的时间就打到Sidi Barrani。期间还遇上一场沙尘暴,天昏地暗,以至于两个高地营还互相误射对方。小镇迅速被攻克。第一辆Matilda冲进Sidi Barrani 时,整个镇子还在冒烟,英国海军炮击刚结束。医院里的一个伤员被遗弃在手术台上,肚子还开着。

到十二月十二日止,三万九千名意大利人被俘或投降。英国人开始只打算抓顶多三千名俘虏,措手不及。一名坦克指挥官通过电台报告:“本车正处于三百 -- 不对,五百名意大利人包围之中 -- 手都是举着的。快他**派步兵上来!”一个营长估计他抓了“五英亩的军官和两百英亩的士兵”。望不到头的俘虏队伍开进Mersa Matruh, 令当地军官大吃一惊,只好草草用铁丝网围了个大圈,让俘虏们自己盖宿舍。

评论:兵败如山倒。士气值低到一定程度部队就崩溃了。二战游戏Sudden Strike里有个小玩艺儿:宣传车,对准敌人的碉堡一阵“嗡嗡嗡”-- 一碉堡的敌人就全变成我的兵啦!

意大利人对于法西斯和“领袖”的憎恨很快就表露无遗。在Nibeiwa,被俘的意大利工兵主动帮助英国炮兵修筑炮位。还有的俘虏在教英国人如何用西红柿酱做通心粉。一个匹兹堡出生的意大利人的话概括了其他意大利人的意思:“如果老子能抓住墨索里尼早就宰了他了”

韦维尔将军很快就意识到他的五天攻势有可能转变成一场大战役。12月11日,英军抵达Buq Buq; 12月16日,英军已经突入利比亚,开始进攻Fort Capuzzo。无论英军参谋如何努力地编辑最新形势报告,他们总是跟不上形势的发展。韦维尔将军后来在带领卡宁翰海军上将参观开罗总部时承认道:“你知道,我根本没有打算能打出去这么远。”

邱吉尔大喜过望,发电报盛赞韦维尔将军 -- 但是他仍然坚持援助希腊优先的原则。即使是奥康纳的部队已经远远经过了Buq Buq, 一个营的部队还是被留在战场后方,搜集意大利人丢弃的武器弹药,然后送给希腊人。

Graziani元帅怒气冲冲地给墨索里尼发电报,宣称墨索里尼一味地催促导致今天的失败;并且一再要求德国空军的援助。墨索里尼对他的女婿齐亚诺抱怨道:“五个将军被俘,一个战死 -- 这正好就是没有有军事素养的意大利人和有军事素养的人的比例。”

Badia战役


Aussie们把缴获的意大利坦克描上白色的袋鼠,以防误击。

“领袖”现在只能把希望放在Badia指挥官,中将Annibale Bergonzoli身上。Bergonzoli中将是在西班牙内战中打出来的老兵,鄙视奢华,与士兵同吃同住。墨索里尼给中将发电报,要求中将不计一切代价阻挡英国人。中将的回答也很令人振奋:“人在Badia在!”(In Badia we are, and here we stay)

中将有理由相信他能守得住Badia: Badia城盘踞在港口旁边的350英尺高的山坡上,守军四万五千人,防御带纵深18英里。要攻克这个城市需要坦克,而奥康纳因为缺乏零备件已经损失了23辆Matilda坦克。对Badia的攻击必须由步兵开道,在遍布反坦克壕和地雷的战场上开辟一条坦克通道。

刚从巴勒斯坦换防过来的第六澳大利亚师接替了第四印度师。1月2日整日,威令顿轰炸机反复轰炸Badia的碉堡和防御工事。3日凌晨,澳大利亚人开始行动。工兵首先要炸开反坦克壕,割开雷场边上的铁丝网,用手榴弹引爆地雷。后面跟着唱着歌的澳大利亚部队穿着无袖皮夹克 -- 惊恐的意大利人以为是什么防弹衣。中午时分澳大利亚人已经打出了12000码宽3000码纵深的豁口。

同时皇家海军还出动了三艘战列舰和七艘驱逐舰对Badia进行不间断炮击。战列舰炮击间隙,浅水炮舰Ladybird, Aphis和Terror靠岸,对Badia的城防工事逐个清除。打到1月4日凌晨,一大块悬崖带着上面的意大利人和炮位落入海中。Bergonzoli中将很块意识到他的处境不妙。轰炸把他的水供应切断,并炸毁了食品库。他只好化妆成列兵,带着少数几个手下,偷偷越过英军阵地,一路昼伏夜出,跑到托布鲁克。4日黄昏,英国人已经全面接管了Badia城,又添了四万名战俘。

奥康纳的机械化部队横扫战场,托布鲁克就是下一个目标。缴获的意大利卡车也被用于行军,车身上写着“Benito's Bus”。有一块路牌写着:“If you lika da spaghetti KEEP GOING. Next stop TOBRUK -- 27 KM"

1月20日,奥康纳兵临托布鲁克城下。托布鲁克城30英里的防御圈用了一天半就被攻克。澳大利亚人戴着防毒面具在沙暴中推进,用炸药炸开铁丝网。至21日黄昏,澳大利亚人一部已经推进到离托布鲁克7英里的地方。用一个澳大利亚人的话讲:“就是巴勒斯坦的警察也打得比他们强”。当他们向市中心推进时,遇到一个被意军俘虏的澳大利亚飞行员:“嘿伙计,这个城已经是你们的了”

意军一路望风而逃,英第七装甲师随后紧紧追赶,虽然已经只剩下50辆巡逻坦克和80辆轻型坦克。英军30小时之内急行军150英里,奥康纳将军和Dorman-Smith少将也随后追赶部队。随处可见的英军跑坏了的坦克一路指向Mechili,把奥康纳吓坏了,他问Smith少将:“老天爷,你真觉得咱们这么干能行吗?”

2月5日中午,英军终于切断Benghazi公路。30分钟后,撤退的意军就出现在路上。战斗整整打了一天半。绝望的意大利人发起了一次又一次的冲锋,但是每三十辆意大利坦克才有一具无线电,坦克之间根本不可能协调。当地阿拉伯人牵着骆驼静静地在战场旁边观看,而且在战斗间隙向双方出售鸡蛋!

到6日,英国某装甲旅打得只剩15辆巡逻坦克,英国人不得不开动脑筋。一名士官抱怨说他的坦克炮管被炸弯根本无法开火,他的指挥官建议他把坦克停在战线上做个姿势,只要看着吓人就行了

坚持到7日凌晨,奥康纳接到报告,Graziani元帅已经丢弃部队,跑到的利波里去了。胜利终于来临。但是英军从上至下,没人相信已经胜利 -- 所有人都在怀疑这是否是真的。第十一轻骑兵营中尉John Combe被告知说有四百名意大利人要投降,答道:“让他们明天早晨再来”。奥康纳将军在他的指挥所为简朴的招待向被俘的意大利将军们至歉,表示自从1911年在印度的一次国际聚会以后他还没有一次见过这么多的意大利将军。Bergonzoli中将代表其他意大利将军回答说:“你们来的太快了”

评论:本来意大利部队被堵了退路,只能做困兽犹斗,还挺有斗志。英国人最后估计也不会比意大利人好到哪里去。

利比亚,的利波里,1941年3月12日。市中心广场开过来一队又一队的德国坦克 -- 25吨重的Panzer III 和Panzer IV。坦克都被涂上最新的沙漠迷彩色。坦克指挥官们穿着沙漠作战服,从炮塔里探出身来,注视着前方。制服翻领上的骷髅头徽章惹人注目。检阅台上站着一个蓝眼睛,个子不高但很结实的德国中将 -- 埃尔温 隆美尔。

隆美尔四个星期前才到达的利波里。这位将军甫一上任,就展示出勇敢大胆加瞒天过海的超级骗术。当隆美尔2月12日到达的利波里时,意大利人慌作一团,很多人都已经收拾好了行李,但等英国人一有风吹草动立刻乘船逃回意大利。他在日记中写到:“如果英国人知道这里毫无抵抗的话,他们恐怕会长驱直入。” 将军手头上只有正在卸载的第五轻装甲师(5th Light),而且要到四月中才能全部运到利比亚。但是他决定马上行动起来。他对其他非洲军团的军官再三强调,隐藏己方兵力不足的弱点至关重要。所以才有3月12日的阅兵式 -- 就是故意来震撼的利波里市民和躲在市民中间的英国间谍。将军身旁的一位年轻随从,Heinz-Werner Schmidt中尉注视着连续不断的装甲洪流从广场尽头的一条路口涌出,越发感觉不可思议。后来他在回忆录中写到:“我对经过检阅台的坦克数量越来越感到吃惊。” 看了15分钟后,他忽然注意到一辆Panzer IV坦克一条履带有点毛病的 -- 看着很眼熟 -- 立刻明白了是怎么回事 -- 隆美尔让装甲部队在几个街区后拐了个弯又绕回广场!

评论:不愧是狐狸。诡计多端。海里的虾蟹在换壳时全身软弱,全无防御能力,于是就长得格外颜色鲜艳,吓唬天敌。跟诸葛亮的空城计颇有类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2-22 19:22:4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位49岁的中将出身贫寒,但雄心勃勃。在他看来,陆军元帅布劳希契不过是个过份敏感且内向的没落贵族而已;他视参谋总长Fraz Halder 上将为只会在桌子后面办公的小卒。他自己是在战场上一刀一枪地杀出来的。不抽烟不喝酒,除了每天给老婆写写信,他生活中似乎唯一乐趣就是到战场上统领军队打败敌人。隆美尔向来以对敌人的弱点有着惊人直觉而著称。他的口号是Sturm, Swung, Wucht:Attach, Impetus, Weight。1940年5月份,隆美尔指挥第七坦克师 -- “幽灵师” -- 屡次从英法军队意想不到的地方出击,扬名法国。在追击英国远征军的路上,一个法国农村老太太拍着他的肩膀问他是否是英国人。“No Madam,”他答道,“I am German” “Oh, the barbarians!” 老太太被吓得屁滚尿流...

评论:从古罗马时代起,the barbarians却总能打败civilized people

隆美尔很注重欺骗对手和隐藏自己,胆大心细。这两项素质在下一阶段的沙漠战争中将要发挥和装甲部队一样的威力。隆美尔甚至把自己的身份都隐藏了起来,直到3月8日,韦维尔的参谋还只知道的利波里来了个“General X”

虽然希特勒认为北非战场重要性不高,但他并不希望看到轴心国被打出这个地区。他命令隆美尔尽其所能地帮助意大利人。但是国防部长布劳希契明确指示隆美尔:他的任务只能是防御,德国暂时无力派出更多兵员到北非地区。两个师被调拨给隆美尔指挥。第五轻装甲师,包括第五坦克团,拥有80辆中型坦克(Panzer III/ IV)和70辆轻型坦克。五月底第15坦克师也被划归隆美尔。意军的Ariete装甲师余部,包括60辆老掉牙的坦克,也一起归隆美尔指挥。但因为外交上的原因,所有德军名义上归意大利将军Italo Gariboldi 指挥。

评论:这为非洲军团日后的落败打下伏笔。既然介入北非战场,却又不想打大。后勤兵源物资无不靠后排。纵然沙漠之狐诡计百变,却一直没有得到过充足的支援。实力不如人,即使内能支撑一时,也不免落败。其实后来的蒙哥马力本无特殊过人之处。他只是碰巧在非洲军团最脆弱之时给了它致命一击。又是一个战略上进攻,战术上防守的例子。

隆美尔后来在日记中指出:“如果英国人在前进的路上遇到我们的抵抗的话,他们就会驻扎下来,先建立运输线,囤积弹药物资。与此同时我们就能慢慢汇集起足够力量来对抗英国人。” 他刚到的利波里几个小时后立刻亲自驾机升空侦察往东方向的敌军势态。他决定要在的利波里和英军目前所在地,El Agheila之间的Sirte村建立一个防御阵地。Gariboldi将军非常不情愿把他的部队往敌人方向前进250英里,但是隆美尔坚决要求意军行动起来。他说:“我一看意大利人磨磨蹭蹭就知道一定要把前线指挥权抓到手里。”第二天两个意大利步兵师和Ariete装甲师就上路。2月14日,首支德国部队在北非登陆。一个装甲侦察营和一个反坦克营,第二天早晨立刻赶赴Sirte村。同时为了吓唬英国人,他还让人用木头纸板做成坦克外壳,架在大众侦察车上,浩浩荡荡地开赴前线。他写信给他的夫人说:“我已准备就绪。英国人现在可以来了。”

评论:亲自驾机侦察,名将风范。决不依赖于现有情报,也决不满足于现有情报。亲自出动,掌握情况。

但是英国人却来不了了。3月4日英国人派出希腊远征军,使北非英国兵力极度捉襟见肘。昔兰尼加(利比亚东部省份)现在只是处于一种“被动战争状态”,只有一点点英军兵力驻防 -- 名义上应该有第九澳大利亚师和第二装甲师,但其实两个师大部都被送到希腊。剩下的是缺乏训练,装备差劲的步兵和一个缺乏经验的装甲旅 -- 他们的坦克在沙漠里总是不停地需要修理。英国人在利比亚其实是危在旦夕。

英国方面唯一能和隆美尔抗衡的奥康纳中将被升职,前来接替他的是Philip Neame中将,以作战勇敢著称,但却并不熟悉沙漠战术。

韦维尔将军后来承认他当时在昔兰尼加防御方面犯了个致命的错误。直到三月中他才有机会亲自考察了一下班加西地区的英军阵地。他本以为班加西以南是一片悬崖峭壁之地,坦克只能从几个有限的谷口通过。让他大吃一惊的是,那些斜坡其实坦克都能爬上来。更让他不高兴的是Neame的防御布置根本就是瞎胡闹。他急令英军调整防御。“但是最让我担心的是是第二装甲师的巡逻坦克的状况,”他后来回忆道,“全军就指靠他们了。” 52辆坦克有一半正在修理中,而且坏的越来越多。

韦维尔指示Neame中将如果在El Agheila遇到进攻可以作逐次抵抗退回班加西。如过情况紧急,班加西也可以放弃以保留他的装甲部队。“此行结果令我大失所望,而且非常担忧。”韦维尔说,“但没有办法,远征军带走所有一切,我手中空空,无计可施。”

但是韦维尔仍然不认为隆美尔有足够力量发动攻击。其实德国最高统帅部也没有信心。3月19日,隆美尔飞回柏林述职。他敏感地觉察到英军暂时的窘境,认为必须马上对此最大限度地利用以彻底改变北非的战争势态。他要求立刻批准他进攻英军。布劳希契对此仍不允许。他告诉隆美尔不可以对英军采取攻势,因为除了隆美尔手头所有,他不可能得到任何援军(其实此时隆美尔并不知道,希特勒正在秘密策划进攻苏联)。如果在五月底第十五坦克师到齐,非洲军团才可以对英军发动几个有限的打击,最远不可超过Agedabia。要拿下班加西是以后的事情。隆美尔指出,德军不能只拿下班加西,只靠班加西一地无法防守,要打就必须拿下整个昔兰尼加省。布劳希契仍不为所动,严令隆美尔五月底以前不允许有任何动作。隆美尔返回非洲后下定决心要违反命令。

评论:隆美尔从战术的角度指出德军最高统帅部的错误:要打就必须大打出手。要么就不打。打又不打,不打又打,搞得前线指挥官束手缚脚,最容易出问题。



隆美尔离赴柏林之前就已经命令第五轻装师的第五坦克团做好进攻El Agheila的准备。他一回来就命令发起进攻。他对德国最高统帅部的解释是,从El Agheila出发的英军巡逻队总是骚扰他的运输线,为此他不得不把英国人赶出这一地区。

El Agheila的英军并没有做好防御,他们也跟韦维尔将军一样,认为隆美尔近期不可能发起进攻。但是在3月24日凌晨,德国第三装甲侦察营的坦克部署在一千码宽的正面,开始向El Agheila推进。坦克后面跟的是卡车,隆美尔早已指令卡车司机们“尽最大努力地搞得尘土飞扬”。Wechmar上校的很多“坦克”其实一炮都打不响,根本就是大众侦察车改装的“纸壳装甲师”。但是在漫天飞扬的尘土中看起来还蛮象那么回事。英国人吓得马上退回东北方30英里以外的Mersa Brega。

隆美尔的“纸壳装甲师”。隆美尔跟该部队指挥官说:“如果你损失一两辆这种“坦克”的话,我不会找你算帐。”

评论:大胆出击,连蒙带骗。就象打百家乐一样,用一对小三吓跑了一对Ace... 这个隆美尔如果要是生在和平时期估计就是赌场上的赌圣了。其实出名的军事家都有这个“赌徒”的性格:山本五十六,巴顿,甚至老毛...

听说德国人占领了El Agheila,邱吉尔3月26日发电报给韦维尔将军:“你是否在等乌龟把脖子伸得再长一些再下刀?” 韦维尔将军回电解释他的部队是如何被希腊远征军架空;同时仍然认为德国人不可能有大的后续动作。3月30日他还给Neame将军打电话告诉后者不要太担心德国人,起码一个月之内他们不会搞什么名堂。” -- 第二天隆美尔就开始攻打Mersa Brega。

隆美尔在El Agheila休整了一星期,但是他担心如果他在这里坐等第十五装甲师的话,英军会趁机把Mersa Brega附近的一条峡谷改造成天险。那时Mersa Brega就可望而不可及了。第五坦克团沿海滨公路推进,遇上英军在峡谷地区的坚决抵抗。到傍晚时分战事一时成胶着状态。半夜隆美尔派一个机枪营绕道北方,翻越了一座很高的沙山,突然出现在英国人侧翼。英军迅速放弃了Mersa Brega。

第二天早晨隆美尔由空军侦察得知英国人还在继续北撤,没有停下来做抵抗的打算。昔兰尼加省的大门对隆美尔大敞而开。虽然他被严令禁止进攻英军,但是“我没法拒绝这么绝妙的机会”。

他命令第五轻装师开往Agedabia。4月2日,一阵短暂的交火后,Agedabia和附近的港口Zuetina被拿下。Gariboldi将军企图阻止隆美尔继续前进,声称“任何后续行动都将被视为违抗军令”。德国人根本不尿他那一壶。“我已决定要紧咬着撤退的敌人追击,”隆美尔说,“要一举解放整个昔兰尼加省。”

隆美尔把他的部队分成三个部分,一部向北沿海滨公路向班加西推进,一部向东攻打Maaten El Grara,第三部从中间直取Antelat/ Msus。他其实并没有一个明确的作战计划,他只是在不停地试探英军的弱点并加以攻击。很快Neame将军的部队就陷入总撤退。

隆美尔设在Agedabia附近的前进指挥部里头,通信员们急匆匆地进进出出传达着各种消息。参谋长Georg Ehlert上校不停地在地图上标准各部队的位置。隆美尔本人大部分时间坐在他的校正机里在天上飞来飞去,协调催促各部队的进展。有一支德军部队受阻而停了下来,这时隆美尔的Fieseler Storch校正机从头上飞过,扔下一个信筒。指挥官读完纸条目瞪口呆:“如果你还不马上前进我就在你身上着陆-- 隆美尔”

评论:兵团指挥官就在头顶上,敢不兢兢业业,努力进攻? 对于部队的紧紧把握,可见一斑。

不过隆美尔极端追求前进速度也给他造成不小麻烦。4月3日,第五轻装师报告所有车辆油料即将告罄,需要四天时间才能补满。隆美尔马上命令他所有的卡车原地卸货,空车返回师级油库,24小时之内必须带足油料给养赶回部队。这是一个豪赌 -- 24小时内他的人马全部被遗弃在沙漠里,动弹不得,万一遭到攻击不勘设想。但是这意味这第五轻装师只需一天而非四天又可以继续行动。

评论:巴顿也陷入同样的麻烦。闪电战必须伴随着超乎常规的后勤补给,其实称做闪电后勤战更恰如其分。直到最近的伊拉克战争,以美军后勤力量之强大,还常常使部队陷入缺枪少炮,缺吃没穿的地步

同一天,远在的利波里的Gariboldi将军虽然对隆美尔甘冒风险违抗军令无可奈何,却又一次地试图阻止他。“他要我停止一切行动,除非有他的书面指令,”隆美尔回忆说,“我才不会让好机会白白溜走呢。谈话因此变得火药味十足。”

当夜德军占领被英军遗弃的班加西。在给他夫人的信里,隆美尔表达了他孩子般的狂喜同时又掺杂着对上级不知会有何反应的忧虑:“亲爱的露西,我们从31日起的进攻取得了巨大的胜利。在的利波里和罗马的领袖们又要惊惶失措了 -- 恐怕柏林也是如此。我违抗了所有的命令,因为机会实在太好了... 后来人一定会称颂我这么做... 英国人自相践踏惊慌撤退... 你应该能理解我都高兴地睡不着觉。”

隆美尔一点都没有夸张英国人的败相。他那迅速而神出鬼没的推进精确地制造了他需要的效果:恐慌与混乱。轴心国突破Mersa Brega造成了英军长达一星期的五百英里大撤退。少尉Roy Farran后来描述那一段时间为英军历史上最不光彩的七个时刻之一。根本没有组织和命令,英国人乱哄哄地30人挤在一辆卡车上,缺乏睡眠而精神紧张,满面黄土看起来就象黄疸病患者。

英国人传统的冷静和坚毅荡然无存。在Antelat,一个军士长高叫道:“撤退!德国人来了!”,以至于Crichton中尉不得不威胁要枪毙他。在Msus,一名中尉听说有一队德国人正在接近,惊恐中他炸毁了全师的燃油库 -- 后来发现到来的其实是英军巡逻队。

Neame将军从他在班加西东北50英里远的指挥部徒劳地一封又一封地给部下发电报,企图收拢部队,却根本没有打算到前线走一趟。4月2日韦维尔亲临前线评估形势,他立刻意识到Neame根本控制不了局面。他马上要奥康纳来接管部队。奥康纳4月3日到达前线,建议由他担任Neame的顾问,因为“临阵换马无济于事”。其实奥康纳有此议也不完全是耍手腕:“败军之中接过帅旗我如何能装得很高兴!”

奥康纳此时出现也改变不了时局。隆美尔已经造成了很大的声势。“越来越明显,敌人已经真得认为我们很强大。”隆美尔在日记中写到,”这个观念至关重要,必须不停地发动大的攻势来维持。” 他绝对不错过任何机会。英国第二装甲师在战斗和撤退路上损失了大量坦克后退守Mechili。隆美尔马上把Mechili定为他的下一个打击目标。三个德军纵队转向Mechili:第五轻装师的大部从Ben Gania出发;第五坦克团在得到Ariete装甲师的援助后从Msus出发;还有第三装甲侦察营从班加西出发。

另一支部队沿海滨公路向Derna推进。撤下来的第九澳大利亚师在Derna沿着一条干河床企图建立防守。到4月6日,因为德军沿海滨公路推进对澳大利亚人造成很大威胁,第九澳大利亚师匆匆撤退。实际上澳大利亚人撤退的尘土警醒了同时也在Derna的Northumberland 燧发枪连。E.O.Martin中尉意识到自己已经被甩下,也带着部队赶紧撤退。

当晚Neame和奥康纳将军因为彻底失去了跟第二装甲师的联络,意识到自己也面临着危险,也决定撤退。两个将军同乘一辆车,连夜赶往100英里外的Tmimi。夜色中他们的座车错过了一个路口,向着Derna开去。凌晨三点,Neame将军从睡梦中惊醒,发现座车正在Derna郊外的一支运输队中间。黑暗中听到有外国口音在说话,Neame的司机还在说:“肯定是他们雇佣的塞浦路斯司机。” 几秒钟后将军们就看到德国冲锋枪从窗口伸了进来。此后三年他们俩一直呆在意大利北部的战俘营直到大战结束。

在广袤无限荒无人烟的沙漠中,不光是英国人迷路,德国人也好不到哪里去。隆美尔的前锋部队很快就超出Agedabia指挥部无线电通讯距离。他每天都要座着他的校正机花上好几个钟头去寻找、协调这些部队。频繁的沙暴常常使隆美尔的校正机和其他联络引导机无法起飞。Olbrich中校的第五坦克团从Msus出发,在沙漠中迷路了一天多。隆美尔座着他的小飞机发疯似地到处寻找他的部队,差一点就早早地退出了战争舞台:从空中发现一支看起来很象Olbrich的部队,他在这支部队头上绕圈飞行,直到地面部队布板指示了一块平坦的地面。在他的飞机落地前的一瞬间,隆美尔发现士兵戴的是英式头盔。他的小飞机迅速拉起,地面立刻射来一阵密集的机枪子弹。幸亏只是尾翼上打了个窟窿。

评论: 要是当时英军枪法好点,往后几年少费多少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2-22 19:22:54 | 显示全部楼层
尽管不少部队迷路走失,汽油也越来越紧张,4月7日,德意部队还是包围了Mechili。包围圈内是英第二装甲师的残余和印第三摩步旅,还有其他几个没跑掉的英军小部队。隆美尔向第二装甲师长Michael Gambier-Parry少将写信促降,被拒。第二天一早英国人企图突围,正碰上轴心国部队总攻。除了少数几个英国人跑掉,大部分都做了俘虏,包括Gambier-Parry少将。

隆美尔兴高采烈地看着手下从少将的指挥车里往下卸东西。他俯身拣起一幅大号的防沙护目镜,“战利品呵,我也拿一份 -- 从将军到将军,很合适。” 他调整了一下系带,把护目镜戴到军帽上 -- 在后来的22个月中他就是以这个形象出现在无数张照片上的。沙漠之狐的传奇就这样产生了。


1941年4月8日,也即英国第二装甲师在Mechili全军覆没的那一天,韦维尔将军在托布鲁克召开高级军事会议。他宣布必须不惜一切代价守住托布鲁克。从隆美尔包围圈中死里逃生的第九澳大利亚师将会同托布鲁克原有的驻守英军一起把守这个关键的港口城市。

在隆美尔眼里,托布鲁克就是眼中钉,肉中刺。只要托布鲁克还在英国人手里,隆美尔就不可能继续向埃及方向前进太远。从班加西往东,托布鲁克乃是唯一可用的深水港。没有托布鲁克,隆美尔所部每天需要的1500吨水和给养就不得不千里迢迢从班加西甚至更远的利波里由卡车沿沙漠运送过来。所以隆美尔势必尽其所能将托布鲁克守卫者赶入大海。托布鲁克守军的所有给养、弹药和后勤装备都得冒着德国空军的轰炸扫射,经由海路运过来。但是英国人别无选择。在托布鲁克军事会议上,韦维尔将军指着地图上散布在450英里沙漠内的屈指可数的几支英国部队,告诉他的军官们:“在你们和开罗之间没有任何东西了。”

评论:英国人别无选择,德国人也别无选择。北非战场实在是太特殊了。地形在这里起了相当大的制约作用。

没有人比隆美尔更了解这个事实。在接下来的几天里,他的非洲军团绕过托布鲁克,沿北非海岸向东推进,占领了Fort Capuzzo, Sollum和Halfaya山口。但是英国人的据点仍然在威胁着他的侧后方,继续挺进是没有意义的。托布鲁克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整整折磨了隆美尔七个月 -- 他本意要占领整个埃及直达苏伊士运河,现在却在胜利前的一瞬间被一个小小的英军据点厚颜无耻地阻挡住。

“我们必须尽全力 - 在英国人开挖战壕之前 - 拿下托布鲁克 。” 隆美尔跟他的师长们说。可英国人早就开始挖战壕了。英军早在三月中就开始修补意大利人当初在托布鲁克留下的工事。整个220平方英里的筑垒地域比隆美尔知道的还要坚固的多。最外边一圈防线称做“红线”,长30英里,层层铁丝网中有140个混凝土加固支撑点,每个工事20名士兵防守。红线后面两英里是蓝线,大纵深布雷区加铁丝网,每隔500码一座工事。

德国坦克在4月11日和12日连续两天向外围阵地发起试探性进攻,都被猛烈的炮火击退。但是隆美尔仍然坚信按计划4月14日全面进攻将一举占领托布鲁克。德军期望着守军在坦克纵队面前一触即溃。隆美尔向他们描绘的胜利是如此触手可及,一个装甲营甚至把他们的办公车辆排在进攻的坦克队尾。

评论:料敌从宽,料己从严。作为将领把取胜的希望押在敌人的溃退上,实在是有些轻敌。隆美尔在前期的吓唬攻势里赢得太轻松...

战斗刚开始似乎看起来很顺利。凌晨5:20AM,第五轻装师的第一波坦克顺利通过托布鲁克南部的一个缺口,守卫的澳大利亚师根本就没有阻挡坦克的意思。但是当德国步兵试图通过这些支撑点时,机枪火力从四面八方打了过来,德军死伤惨重。德国坦克却并不知道发生在身后的屠杀,很快他们就向纵深推进了两英里 -- 坦克不知不觉地进入了一个专门为他们准备的陷井。

忽然间德国坦克兵发现自己陷入火网。反坦克炮从600码的距离交叉射击。一辆Panzer IV坦克的炮塔被反坦克炮弹从车身上彻底打飞。德军指挥官Gustav Ponath中校乘坐的参谋车被反坦克炮弹击中,炸成碎片。烟尘弥漫使坦克驾驶员什么都看不清,坦克在恐慌中四处乱转。最终命令撤退时,坦克兵们还要杀开一条血路退回出发地。德军损失了17辆坦克 -- 其中一辆是被澳大利亚人往坦克履带里塞了根撬棍。第八机枪营伤亡高达75%。一个德国坦克指挥官后来写道:“当时能活着回来很幸运。”

隆美尔对此怒不可遏。他把失败归咎于第五轻装师的Johannes Streich少将,认为他的坦克部队并没有做最大努力。他指责Streich少将和第五坦克团的指挥官“缺乏果断”

两天之后,隆美尔再次组织起攻势。这次他亲自指挥意大利Ariete装甲师和一个意大利步兵师进攻托布鲁克西侧防线。意大利坦克一发现有人向他们射击之后马上就躲入一条干河沟,任凭隆美尔磨破嘴皮子,意大利指挥官无论如何就是不肯进攻。意大利步兵在澳军的反击下迅速投降。隆美尔的一名侍卫官看到一辆孤零零的英国侦察车押解着一整连的意大利兵向着英国防线方向走。他向侦察车开火,以便给那些意大利人创造机会逃跑。“他们的确开始跑了起来,”隆美尔悲哀地注意到,“向着英军的方向。” 两天的攻势中超过800名意大利人被俘。Ariete装甲师损失了90%的坦克 -- 由于机械故障!4月17日,隆美尔不得不取消攻势。

评论:意大利人!又见意大利人!每当战火连天之时,总是意大利人跳出来给双方增添一点笑料,缓解一下战场上的肃杀之气。意大利人的机械装置名声不太好。有个笑话说:“天堂里有德国的机械师,英国的警察,法国的厨师和意大利情人;地狱里有德国的警察,英国的厨师,法国的情人和意大利的机械师!”

当时他仍然相信当援军到达后托布鲁克将被攻克。问题是,他低估了托布鲁克守军的意志:35,000名英澳守军由一个和隆美尔一样执著的澳大利亚将军统领 -- Leslie James Morshead少将,51岁。他很简单地看待他的任务:“这里不是Dunkirk,如果我们要撤退,只能自己打出去。无处可逃,也决不投降”。

每天晚上他都派出20人的巡逻队对敌人发起骚扰攻击。隆美尔很快就领教了这种战术的效果:一天凌晨当他路经某意大利阵地时,他很惊讶地发现阵地上遍布丢弃的意大利钢盔 -- 整整一个步枪营在夜间被掳去!并非所有英军部队都愿意捉俘虏。有一队廓尔括士兵被上级斥责夸大杀敌数字,一怒之下他们重返敌阵,提回来两袋子人耳朵!

因为白天有德国狙击手,托布鲁克守军把白天黑夜倒了个个:早餐晚上9:30开始,午餐半夜开饭,晚餐在太阳升起之时。生存之道就在于好好隐藏自己。爬入隐蔽工事的士兵们会用骆驼荆来扫除身后的足印 -- 以防德国轰炸机巡踪而来。不但要和敌人战斗,还要打发无聊,日晒,虱子,跳蚤和痢疾等等。

在两军胶着线上,攻防双方慢慢形成了一种古怪的类似同舟共济的情分。双方都为同样的窘境所困扰:饮用水“看着象咖啡喝着象硫磺”;无法下咽的意大利肉罐头,德国人称之为“墨索里尼屁股”。双方敌意有所缓解。英国担架员Walter Tuit中士在某次攻势后前往战场搜寻伤员,德国人前来告诉他所有英国人都已被送到德军战地医院,而且临别前还送他一份柠檬饮料!每天晚上十点整英国兵和德国兵一起收听贝尔格莱德电台,听Lale Andersen用德语唱Lili Marlene -- 一首哀婉的情歌,一个姑娘守候在军营门口的路灯下等候情郎归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2-22 19:23:06 | 显示全部楼层
4月30日,隆美尔终于盼来他日思夜想的第15坦克师。下午6:30,德军发动了空前规模的攻势。Stuka轰炸机和榴弹炮不停地轰击着托布鲁克西南的一个山头防御点,德国坦克一涌而上,冲上防御阵地。三小时内德国人就占领了这一片阵地,向防御圈内推进了两英里。当时德军并没有消灭几个由澳军守备的加强支撑点。隆美尔称赞他们说:“(澳军)战斗顽强,甚至伤员也坚持战斗到最后一息。” 第二天凌晨这几个支撑点仍然在配合英军的反击炮火不时地骚扰着德军前进的步伐。

这种犬牙交错的攻势一直持续了三天。遮天蔽日的沙暴使双方都难以控制部队。一片混乱中谁都不知道到底哪方正在胜利。一个德国卫生兵沿着电话线摸到一辆英军救护车附近,当一个新西兰士兵向他瞄准时德国人愤怒地声称托布鲁克早已被攻克,他是前来救治双方伤员的(作为战俘他后来的确救治了双方的士兵)。

这是隆美尔损失最惨重的一次攻势。他损失了超过一千名士兵。受最高统帅部委托前往督战的Friedrich Paulus中将(海德尔上将后来说之所以派Paulus中将去是因为Paulus将军是唯一对隆美尔有影响力,能防止他彻底发疯的人)对于如此大量的伤亡感到震惊,尤其是德军士兵在如此“不人道和无法容忍的环境里”作战。他认为托布鲁克目前无法攻克。至5月4日,当英军最后一次反冲击被打退后,德国人还占领了三英里宽两英里纵深的阵地。

评论:隆美尔在前期的运动战中,大胆出击,连蒙带骗,吓倒了一大片。他在英军中制造出恐慌和混乱就象力量加倍器一样。而且英国人在有退路的时候决不肯拼死作战,正应了中华兵法里面的“围三阙一”的打法。不过到了托布鲁克,他的这几条优势却丧失殆尽:托布鲁克守军抱成一团,依托筑垒地域,可以有效地防止恐慌混乱以及指挥失灵;三面被围,一面冲海,守军无处可逃,只能拼死一战。隆美尔以己之短,攻人所长,把野战利器装甲部队投入攻城战,自然是得不偿失。不过沙漠之狐的后勤压力也实在太大,打不下托布鲁克他即使进入埃及也是无根之草。

当天国防部长布劳希契给隆美尔发去一份怒气冲冲的最后通牒:马上停止一切对托布鲁克的进攻,禁止进入埃及。隆美尔必须节约兵力守住现有阵地。非洲军团的指挥官非常不情愿地被迫采取守势而不是攻势 -- 但他很快就被证明在防守方面他也是个天才。

在邱吉尔的一再坚持下,英国人也在计划他们的昔兰尼加攻势。早在4月20日,首相大人就想出了一个大胆的 -- 典型邱吉尔式的主意:一支运载295辆坦克的船队原计划经由好望角前往苏伊士运河。邱吉尔建议由直布罗陀进入地中海,要快40天。

自一月份德国空军重创光辉号航母,英国船队就一直不敢进入地中海。但是当邱吉尔知道隆美尔得到了一个坦克师的增援后,他认为这个险值得冒。如果韦维尔将军能在德国坦克师整装完备之前得到295辆坦克,那么他就有能力扭转最近的不利局面。首相大人在给韦维尔将军的电话中非常乐观:“如果这一批物资能顺利到达,那么在六月底德国人就应该被赶出昔兰尼加。”

评论:邱吉尔长于政治而短于战术。既然德国第15坦克师新上岸需要时间整装,英国人拿到295辆坦克难道就是马上可上前线的么?

实际上这个船队(呼号“Tiger Convoy”)只有一艘船触雷沉没。其余238辆坦克于5月1日运抵亚立山大港。货抵当日,邱吉尔兴奋地给韦维尔将军去电,引用圣经曰:“看吧,今天即是赎救之日” (Behold, now is the day of salvation!) 不过韦维尔却并没有那么乐观:运来的坦克情况很糟,变速器损坏,履带脱落,发动机没有滤沙网 -- 这一点在沙漠战争中尤其重要。他给伦敦回电称不可能在六月中以前发动任何攻势。

邱吉尔对此极度不满。但韦维尔将军还是做出一定努力。5月15日,在没有新坦克的情况下他发动了代号为“简短”的战役 -- 一次有限的攻势,目标只是获取几个出发点以便于往后的攻势。在戈特准将的指挥下,三路英军向西发起进攻:一路向西北目标是Sidi Azeiz;另一路目标是Fort Capuzzo;第三路目标是Halfaya山口 -- 通往利比亚高原的必经之路。

英军很快拿下Capuzzo和Halfaya山口。但是在Sidi Azeiz隆美尔发动了反击,把英军打回出发地。戈特准将后撤至Halfaya山口。如果他能守住Halfaya山口的话,那么迄今为止损失的18辆坦克和160名士兵也都不算白费。可惜,5月27日,德军集中优势兵力把英军赶出Halfaya山口。英国人又损失了5辆坦克和173名士兵。“简短”战役一无所获。

邱吉尔知道隆美尔每天都在加强他的防御,一再要求韦维尔在德国佬站稳脚跟前马上发动大的攻势。问题是,韦维尔不但要应付西非的攻势,他还有各种各样的问题要解决:英军在四月底被赶出希腊,躲到克里特岛上 -- 现在克里特岛本身也岌岌可危;同时韦维尔还要对付伊拉克和叙利亚的亲轴心国傀儡AMI。韦维尔将军心力交瘁。

但是韦维尔还是在6月15日2:30分发动了他的昔兰尼加攻势 -- 代号“战斧”。战斧战役其实就是个加大规模的“简短”战役。一个步兵旅加强一个半坦克营前去夺取Halfaya山口;一个步兵旅和坦克旅攻打Fort Capuzzo;另一个加强装甲旅攻打Sidi Azeiz。

6月15日凌晨6点,Halfaya山口的一个德国炮兵营首先听到英国坦克的马达声。守军指挥官是50岁的Wilheim Bach上尉。此人应征前是曼海姆地区的福音派牧师。后来被他的士兵称做“Halfaya的牧师”。粗壮的巴赫上尉从望远镜里看到英军坦克尚在两英里之外。他吩咐手下不要开火,放敌人进来。当坦克纵队接近时,坦克开始四处开火,炸起一团团烟雾和碎石。但巴赫的德军和Leopoldo Pardo 少校的意大利炮队一直没有开火。9:15am, 英军指挥官Walter O'Carroll中校在进攻队形的尾部听到首车已经进入Halfaya山口,发回电码为“粉点” -- 意味着行动顺利,一切尽在掌控之中。忽然间前队指挥官Miles少校惊呼道:“上帝啊!他们有大口径炮!我的坦克被打成碎片!” 德军把88mm高炮身管打平,从悬崖两侧的隐蔽炮位里向英国坦克开火 -- 22磅重的弹丸足以在Matilda坦克上打出个篮球大的窟窿!几分钟内头12辆坦克中的11辆就被一一打中,燃起大火。英军连续发动五次冲锋,被巴赫上尉的大炮给全部打了回去。从那天起,Halfaya山口被英军称为“地狱火山口”。

评论:放近来打,看来也不是解放军独有的战法呵。据说英国人当时有个错误的说法,认为88大炮在440码外打不动Matilda,所以才放心大胆地长驱直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2-22 19:23:2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路英军成功地把德军赶出Fort Capuzzo,但是英军的西翼却被Hafid山的德军阵地挡住 -- 这里有更多的88大炮。隆美尔迅速从托布鲁克地区抽出第5轻装师和第15坦克师一部前来增援。6月16日凌晨,隆美尔派上预备队。第15坦克师进攻Capuzzo至中午无功而返;第5轻装师绕道向南,侧击英军左翼。和英第七装甲团激战后,德国第5轻装师突破英军阵地,长驱直入,闪击Sidi Suleiman。对隆美尔而言,此时乃战役的转折点 -- 他有可能一举切断敌人退路并歼灭之。他命令第15坦克师大部离开Fort Capuzzo地区,绕道向南加入第五轻装师的行列。6月17日凌晨,德军到达Sidi Suleiman。现在他们将会同Halfaya山口的德军一起围歼包围圈里的英军。

上午11时,英军第四印度师的F.W.Messervy少将在无法接通指挥部的情况下,擅自决定全军后撤 -- 这个决定及时地拯救了大部分英军逃脱了包围圈。后来在一个沙漠机场的跑道上Messervy少将见到了面无表情的韦维尔。他回忆说韦维尔盯着他看了半天一直没说话,“我以为他要开除我。” 韦维尔后来终于开口:“我认为撤退的决定是正确的。不过命令最好由西非司令部发出。”

评论: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没什么可指责的。不过很怀疑这个Messervy少将的斗志。在北非战场上的印度师的表现其实比意大利人也就强那么一点点。

战斧战役最终以英军损失90辆坦克,30架飞机(皇家空军在战役期间一直努力保持空中优势)和近一千名士兵伤亡而结束。英国人还失去一个经由一次胜仗来鼓舞士气的机会。隆美尔承认韦维尔的计划“非常完美。只是他们的重型步兵坦克太慢,根本无法和我们迅速运动的坦克对抗。”

评论:坦克号称陆战之王,集火力防护和机动于一体,缺一不可。英国Matilda缺乏的是机动。二战后法国生产的AMX-30走的却是另一个极端:追求速度而轻视防护。以色列人买了不少,结果在后来中东战争中吃了大亏。如果抵挡不住敌人炮火攻击的话,跑得再快又有什么用?

邱吉尔对此火冒三丈,早已是人所共知。早在五月中他就开始谈论要用奥钦列克中将来替换韦维尔。邱吉尔告诉帝国参谋总长Dill元帅,他不希望在伦敦看到韦维尔。首相大人说韦维尔将军将会喜欢坐在印度的宝塔树下吹吹风。6月22日上午,韦维尔的参谋长给韦维尔送去首相来电:“我认为由奥钦列克将军来接替你担任中东军政长官一职将更加符合公众利益。” 韦维尔正在刮胡子。他瞪着镜子站了一会儿,面无表情地说道:“首相是对的。或许是需要一个新手来做这份工作了。” 这是一个绅士对后继者慷慨的的称赞。不过没什么能保证这个后继者就能斗得过隆美尔。

评论:隆美尔比英军将领们强在哪里?个人认为,强在对部队的掌握和对于战场瞬息万变的了解。他可以冒着风沙坐着他的小校正机飞到每一支攻击部队的头顶上,亲自核实情况。英军将领们做不到这一点,总是舒舒服服地呆在指挥所里(下午两点还必须喝点下午茶),由副官接电话再向长官报告情况。在解放军成长过程中,我军的一个优点就是“靠前指挥” -- 这个要求就是要使指挥官在战斗中能够及时了解情况,指挥部队,而不是坐在大后方,对于前线发生了什么事一无所知。


然而奥钦列克的一个致命弱点是选拔使用下级军官时眼力不佳。他相信用人不疑 - 每当他决定选用某人时,他会认为此人一定会不折不扣地执行他的命令而无需监督。当他用错了人的时候,往往就会因为他的固执而难以修正错误。

奥钦列克到达开罗后的第一个任务就是重建西非沙漠军团。当发现希特勒正陷足于苏德战场时,邱吉尔决心乘机在北非打开局面,为此他下令将西非军团规模扩大两倍,并更名为第八军。奥钦列克选派Cunningham将军为第八军军长。Cunningham在1941年初只用了八个星期就轻松地击败意大利在东非的军队而声誉鹊起。

评论:别忘了海尔 塞拉西皇帝的土著也打败过意大利人... 现在看打败意大利人真不能算什么“声誉”呵...

“我之所以选择Cunningham,”奥钦列克后来写道,“是因为我对他在Abyssinia表现出的迅速果断影响深刻。我希望我军不再依赖沿海地带,能够进入内地,从更宽广的侧面袭击敌人。” 很不幸的是,Cunningham从来就没有指挥过坦克部队,而且对此也不感兴趣。而这恰恰是跟隆美尔这样的敌人对阵所必须的能力。

Cunningham就任第八军后的头一个任务就是指挥“十字军”战役。这是英军即将发起的最大规模的攻势战役。其目的是要彻底消灭敌人的装甲力量,解除托布鲁克的围困,重新占领整个昔兰尼加以至的利波里。

11月中,在“十字军”战役发起前夜,Cunningham将军和他的手下个个信心十足:战争部不遗余力地提供所有装备以保障此战役 -- 第八军现有118,000名士兵,超过700辆坦克,600门火炮,200门反坦克炮,还有大量其他各种车辆和武器。还有最新成立的沙漠空军近650架飞机可随时提供支援。

轴心国方面,隆美尔手里的牌根本无法与此相提并论。他把一些驻非德军的小单位整合起来组成了第90轻装师(也称“非洲师”)。原来的第5轻装师被重新命名为第21坦克师 -- 其实也就是换了个名字,没有任何补充。隆美尔现在指挥的是非洲坦克集团 -- 包括原来的非洲军团(Afrika Korps)(现有第15、第21坦克师和第90轻装师)和两个意大利军团共六个师。一共有119,000名士兵,但他只有400辆坦克 -- 其中150辆还是老旧的意大利货,另50辆在英军发动“十字军”战役当天正在维修。更严重的是,轴心国驻昔兰尼加的空中力量现在只有550架飞机,已被英国皇家空军从数量上压倒。而且隆美尔也几乎不可能从希特勒那里得到任何援助 -- 苏德战场上德军最初的迅速进展已经被迫放慢,隐患频传。

Cunningham制定了一个雄心勃勃的计划:三十装甲军团(XXX Armored Corps)由C.W.M.Norrie中将率领,从第八军司令部所在Fort Maddalena向西出击,绕过德军从Badia向南直到Sidi Omar的防线。然后其下属的第22和第7装甲旅将直奔Gabr Saleh, 切断隆美尔反攻的主要通路。Cunningham希望隆美尔把他的装甲部队派到Gabr Saleh,这样英军装甲部队就可以聚而歼之。之后英军就可以或者北上消灭德军Badia总部,或者往西北进军解救托布鲁克。隶属三十装甲军团的第4装甲旅将挥师西北,直扑德军背后,以保护第7装甲旅右翼。

同时行动的还有A.R.Godwin-Austen中将率领的步兵第十三军团(XIII Corps)。他们在行动之初将在轴心国防线东南方向对意大利守军进行骚扰性进攻,吸引其注意力。当Norrie的装甲部队消灭了隆美尔的坦克后,他们将一起向托布鲁克进军。由十三军团来对付隆美尔的步兵和工事。托布鲁克的守军也会向东南方发动接应性的突击。所有这一切,照Cunningham的计划,应在一星期内完成。

隆美尔也有他自己的计划。他最终说服德国最高统帅部同意对托布鲁克再次发动攻击。夏天时他留下了意军继续围困托布鲁克。11月初他开始把他的德国师调回托布鲁克,准备在11月21日再次发动攻击。

但是英国人率先下手。11月18日凌晨,第三十军团越过德军防线,在广阔的沙漠上展开。Cunningham和Norrie的司令部一起前进以便于指挥行动。(评论:靠前指挥,不错。)沿途鲜有抵抗,第22和第7装甲旅很快于当日黄昏占领Gabr Saleh。

当Cunningham在Gabr Saleh忐忑不安地等待隆美尔的反击时,Bardia的德军司令部一片混乱。隆美尔一直在计划他的二次托布鲁克战役,对于英军的突然行动毫无察觉 -- 这要归功于皇家空军的努力使德国空军不能肆意侦察,以及英军在行动前一周对于部队行动的周密隐蔽。隆美尔不但被英国人打了个措手不及,而且还对于英国人前进到了哪里也一无所知。非洲军团指挥官Ludwig Cruwell中将建议隆美尔立刻放弃对于托布鲁克的计划,马上派出两个坦克师南下收拾英国人。隆美尔却不愿意放弃自己的计划,他宁愿相信这只是英国人的一次探索性进攻。

评论:没有足够的情报佐证,再聪明的将军也要做出发昏的判断。看来当时英德双方主要的情报手段是空中侦察。

Cunningham在没有等到德军的情况下,向西向北派出装甲纵队搜索德军。此时隆美尔才开始明白自己对形势的最初估计是错的。他批准Cruwell中将的建议并派出装甲部队南下迎击英军。随后的一系列激烈战斗使英军损失了50辆坦克,德军损失约30辆。不过英军得以占领Sidi Rezegh的一个机场,缴获跑道上的19架飞机。Cunningham将军没有等来他预计的隆美尔的反攻,遂认为战役进展顺利,于20日返回Fort Maddalena的司令部。

评论:发昏了。敌人的主力尚未出现,也没有被消灭,就理所当然地认为一切顺利。不过是缴获19架飞机而已,德国坦克呢?

他其实大错特错。隆美尔已经意识到英国人是要大打出手,他迅速抛弃了托布鲁克计划。11月22日,德国第21坦克师的70辆坦克出现在Sidi Rezegh,猛攻英第7装甲旅。英第22和第4装甲旅先后赶赴战场救援。但是逐次添兵,回天乏术。入夜时分德国第15坦克师赶到,英军第4坦克旅的指挥部被攻克,旅长被俘。当日英军损失300余人和100多辆坦克。占领的机场也丢掉。

评论:看来的确是德国人的战术“涵养” 比较高,装甲部队对阵,英军装甲旅显然不是个,连旅长都让人抓去了。

不过这一切跟次日损失比起来简直微不足道:11月23日是德国的“阵亡将士日”(Totensonntag) -- 纪念一次大战中阵亡的士兵。从清晨开始,隆美尔集中他的坦克集群,对Sidi Rezegh的英军部队逐个攻击。当夜幕降临时,整个沙漠里到处都是燃烧着的英军车辆。所有英军部队都损失惨重,尤其第5南非旅,5700人中有3400人伤亡。这一天英军遭受了自开战以来最惨重的损失。

隆美尔无可非议地赢了“十字军”战役第一阶段。当天晚上他在给夫人的信中写道:“危机已经过去。我现在很好,充满自信和幽默。” 虽然他数量上不如敌人,却给了英国人一个狠狠的教训。他自己也损失严重 -- 至少一打高级军官阵亡,约250辆坦克损失。(评论:杀人一万,自损三千。考虑到他只有400辆可用的坦克,这个损失比例实在太高)但是他总能集中起他的装甲力量,协调步兵,炮兵,反坦克炮和空军一起进攻,从而可以以少胜多。“当你把两辆坦克分开让它们一个一个来跟我对阵时,这跟一辆坦克有什么区别?”他后来审问被俘英军指挥官时说,“你们把三个装甲旅一个接一个地送了进来。”

评论:逐次添兵,兵家大忌。老毛讲话,集中优势兵力。五个手指头捏到一起就是拳头。不是说任何情况下逐次添兵都是错的。当年朝鲜战场上甘岭战斗,志愿军面对美帝优势火力,只能以逐次添兵的方式打消耗战,不过那是特例。

英第八军司令部里电台在这个节骨眼上又坏了,Cunningham将军只能靠传令兵来接收消息。23日夜间当他得知英军遭受的巨大损失时他痛心疾首。他甚至认为应该宣布“十字军”战役失败,然后撤回埃及,重整兵马。他给奥钦列克将军发电报,强烈要求后者亲临前线评估形势。奥钦列克迅速飞抵前线并做出估计:“我认为隆美尔现在大约跟你一样糟糕。我命令继续进攻,使用所有力量打击敌人,哪怕用上你的最后一辆坦克。”

评论:奥钦列克实在是厉害,一眼就看到问题关键。当战斗到最困难的时候,你以为你马上就要支持不住了时,对方往往也是最困难之时。这时就看谁能咬牙坚持下去。就象山下奉文打新加坡,英国人坚持不住了就投降,岂知山下奉文炮弹都没剩几发了。

说到这想起外国鬼子描写北洋军阀们混战的情景:“胜利属于首先发现对方在逃跑的一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2-22 19:23:33 | 显示全部楼层
并非英军所有行动都不走运。两天前Cunningham命令第十三军团 - 包括新西兰师,第4印度师和一个坦克旅 - 开始前进而不必等待装甲战的结果。第十三军团向北运动,占领Fort Capuzzo并切断Badia地区轴心国军队的退路。

为缓解德军前线部队的压力,仍然兴奋不已的隆美尔做出一个大胆的计划:“速度是关键。”他告诉他的军官们,“我们必须最大程度地利用对敌人打击所造成的震撼效果。” 11月24日凌晨,当Sidi Rezegh地区的剩余英军尚在战战兢兢之中,隆美尔率领他的非洲军团和两个意大利师越过敌阵,冲向东方。他的目的要越过前线,打击英军后方。希望以此迫使Cunningham将军放弃进攻,退守埃及。他无视德军已经遭受的重大损失,也听不进Cruwell将军的意见 -- 后者建议首先解决Sidi Rezegh地区剩余英军再说。

评论:大胆,实在是大胆。就象武侠小说里一样,面对敌人刺来的一剑,不退反进,迎锋而上,属于同归于尽的打法。能吓就把对方吓住了,万一对方没被吓住自己结局会很惨。这个隆美尔实在是个超级大赌棍。

德军的进攻是如此迅速和出乎意料,英军的后续梯队迅速崩溃。就向隆美尔在昔兰尼加第一次进攻时那样,英德双方部队一起向着东方狂奔六个小时,最后谁都不知道自己跑到哪里,敌我混乱不清。夜幕降落时,一名英军交通警察忽然发现自己指挥的是德国车队。隆美尔和Cruwell将军一整夜都和一群英军呆在一起 -- 德国人乘坐的是一辆缴获的英军指挥车,黑夜里根本看不见车身上的德军标志。

评论:又一次死里逃生。不过原文没有交代德国佬是如何发现这一切还能全身而退的...

隆美尔准确地觉察到了他对英军造成的混乱,可惜低估了奥钦列克将军的个人意志。如果让Cunningham自己做主的话,他很可能已经取消“十字军”战役。奥钦列克将军在Fort Maddalena呆了两天,他不停地派出后援部队。奥钦列克告诉他的部队“敌人正试图虚张声势以转移我们的注意力 -- 我们必须牢记我们的目标是消灭他们,而不被敌人所迷惑。” 他对隆美尔的评价是:“他正在做垂死挣扎,但他跑不了多远。他的坦克纵队根本得不到后勤支援,我敢打赌。”

评论:奥钦列克眼力高明,看穿了隆美尔的把戏。再厉害的装甲矛头也需要有后勤油料的支援,否则一旦油料用光就是非铁一堆。狐狸遇上高明的猎人,棋逢对手。

他猜对了。隆美尔突入埃及15英里,但是11月26日他的坦克不得不退回Badia加油。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他一路冲杀过来时经过了两个巨大的英军油料弹药储存地,却没有发觉。

最后总计起来,隆美尔的突袭得不偿失。在他开始远袭前,胜利的天平其实是向他倾斜的。但是当他的反击攻势收尾后,英军却得以继续进攻。在德国坦克退回Badia加油的当夜,新西兰师与托布鲁克守军会师。托布鲁克岌岌可危的形势一时得以缓解。南面,当隆美尔远袭东方时,剩余的英第4和第22装甲旅得以重整部队,并把战场上打坏了的德国坦克一一破坏到不可再用。(评论:这一着实在是黑。坦克这种技术兵器,很多时候只是比方说履带损坏或者变速箱损坏,跟不上部队进度只能丢弃。如果有后勤部队给拖回去修巴修巴就又是一辆好坦克。英国人乘机打死老虎,不厚道 )德国坦克在Badia加完油后又赶赴托布鲁克解救局势,却被英国装甲部队挡住。直到晚上英国人退后掘壕时,德军才得以继续向西推进。

奥钦列克11月25日返回开罗后面临着两个难题:头一个是Cunningham的去留。奥钦列克和他的参谋都认为Cunningham在敌人的打击面前不能自持,颜面丧尽。参谋总长Arthur Smith中将认为Cunningham已经“失去对部队的控制,他自己也业已崩溃。” 让他继续担任第八军指挥官无疑将会继续恶化局面;但是如果在这个时刻把他撤职又会伤及本来就不高的士气,同时在轴心国看来也几乎是承认英军的失败。奥钦列克最后决定:“或对或错,只能这么做了。” 11月26日,Cunningham被撤职,送进开罗的医院,接收身心双方的治疗。

评论:不明白为何开头说奥钦列克固执己见不肯认错。在俺看来这位奥钦列克将军临阵换马,干脆利索,很有名将风范。

下一个难题就是谁来做继任者。奥钦列克选定,或者用他自己的话说是“强令”,开罗的总参谋长N.M.Ritchie少将为第八军的新司令。Richie做奥钦列克的参谋长多年,应该能明白并执行老上级的心意。

44岁的Richie少将是英陆军里最年轻的将军。他出生富有,英俊潇洒,处事乐观。第十三军团指挥官Godwin-Austen将军称Richie “信心十足。” 但是后来他补充说,并非所有人都这么看。自Richie一次大战担任营长后就再也没有带领部队作战过。

其实这都无所谓。奥钦列克事实上指挥着部队,Richie只不过是他的代理人而已。奥钦列克12月1日抵达前线,又呆了十天。在奥钦列克的总指挥下,英第八军重整旗鼓,继续进行“十字军”战役。但是隆美尔仍然锲而不舍地努力阻挡英军的步伐。虽然他和英军的坦克数目现在是1比4,但他仍然成功地又一此封死了托布鲁克的突破口。不过没有后援补给,他无论如何也顶不住英军的压力。一个星期后他被迫西撤40英里,退到Gazala。轴心国部队早先在这里预筑了一条防御线。

评论:隆美尔后来叹息到,他在战场上的胜负其实早就由双方的后勤官决定了。没有后援没有补充,打一点少一点,什么样的将军也赢不了。

隆美尔的防线从Gazala向南延伸了约40英里。12月15日,Richie从东方正面进攻防线的同时,派出一个装甲旅绕过防线南端,试图从后面切断敌人退路。隆美尔决心要保留部队为日后做打算。虽然意大利指挥官激烈反对,认为他那没有机动能力的步兵会被抛弃,隆美尔还是下令在包围圈合拢以前撤退。轴心国军队沿着旧个月前他们进军的同一路线撤退。尽管英军在后紧追不舍,隆美尔仍然努力使撤退井井有条,使所有部队 -- 包括意大利步兵 -- 安全退回 El Agheila。他甚至在Agedabie抓住机会,对紧随其后的英军装甲旅打了一个漂亮的反击,以7辆坦克的代价消灭了37辆英国坦克。

无论他的撤退有多干净利索也不管他的防御有多坚强,隆美尔这一次是结结实实地栽了。“十字军”战役总算给英国人带来一次胜利。1942年1月初,滞留在埃及的轴心国部队,在Badia,在Halfaya山口,都停止了抵抗。从11月18日至1月中,英军俘虏了33,000名轴心国士兵,击毁300辆坦克。英军损失坦克比敌人还要多,不过只损失了一半的人员。并且他们重新占领昔兰尼加,把隆美尔赶回1941年3月的出发点。“我们总算可以松一口气了。” 首相大人如此写道。

评论:隆美尔靠虚张声势唬得住英国人一时,唬不住一世。兵锋太盛,所谓“刚不可久,柔不可守” -- 靠哄骗装出来的强大攻势不可能持续多久,就象靠伟哥振作起来的雄风药效过后还是一样的疲软... 英军在奥钦列克的率领下,在后期采取的是“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的实打实战术,就象蓉妹妹和靖哥哥对拳,不管蓉妹妹耍什么花招,靖哥哥一个“亢龙有悔”过去,蓉妹妹总是招架不住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2-22 19:23:50 | 显示全部楼层
1941年12月,千里之外发生了几件对沙漠战场影响深远的事件:日本人在远东对英国属地发动攻击,迫使伦敦不得不把北非急需的人员物资转运到远东。年底,德国空军对马尔他岛的轰炸越来越剧烈,德国潜艇也进入地中海,意大利袖珍潜艇对亚力山大军港的破坏活动在加剧。所有这些都使英军的后勤补给越来越困难,同时也使轴心国相对轻松了许多。1月5日,隆美尔接收了54辆新坦克和一大笔油料。现在他有信心对英军的前沿阵地发动攻击 -- 他知道英国人现在很虚弱。

1月21日,轴心国军对从El Agheila出发,向北推进。隆美尔很快就占领了英军弃守的Agedabia和Beda Fomm。原计划这次行动只是扰乱英军继续进攻的步伐,但很快演化成一场全面的进攻。(评:隆美尔的特点:决不拘泥于计划,一旦有机可乘马上抓住机会钻空子。)1月23日,隆美尔进入英军放弃的班加西,缴获大量战争物资,包括1300辆卡车。2月6日他已经把英军赶回Gazala。两星期内Richie的部队损失了40辆坦克,40门火炮和1400名官兵。

Richie面临巨大而复杂的危机:他的手下开始对他失去信心。Godwin-Austen发现Richie有种令人不安的习惯 -- “他总喜欢跟你征求意见,然后再反其道而行之。” 更糟糕的是,Richie还喜欢越过他直接对他的第十三兵团越级指挥。结果二月初Godwin-Austen请辞兵团指挥一职。奥钦列克不得不把第7装甲师师长W.H.E.Gott少将调过来接管第十三兵团。

其他指挥官也发现Richie远不如Godwin-Austen那么镇定自若。“Richie那会儿很混乱,” 接管第7装甲师的F.W.Messervy少将回忆说,“今天要从这里反击,明天又要从那里反击。盲目乐观,不肯相信部队正遭受攻击。当他计划调用第1装甲师进行反击时我向他报告了该师的状况,他马上飞到我这里指责我在跟他唱对台戏!”

远在开罗的奥钦列克察觉到问题,派他的老朋友Eric Dorman-Smith少将前来调查。Dorman-Smith回去后告诉奥钦列克Richie“对于时局没有预见”,并建议撤换之。奥钦列克认为他“已经撤了一个指挥官。如果在三个月内再撤一个的话将对部队士气造成不可估量的影响。” 所以他决定先留着Richie。

自冬至春,双方暂时都按兵不动。轴心军和英军在Gazala一带形成约60英里长的对峙线。英军防线上布满地雷,沿途到处都是加强支撑点。每个据点都被地雷、铁丝网、反坦克壕和碉堡所环绕,里面储存了足够支撑一星期的给养弹药。据点里的守军任务是阻止任何德国坦克从他们地段经过,同时能对附近任何遭受攻击的据点迅速增援。

5月底,隆美尔准备好了反攻计划。当轴心国步兵和坦克从Gazala防线北方向守军发动试探性进攻时,隆美尔亲率非洲军团和一个意大利师向南绕道Bir Hacheim。然后他将转向北方从防线后方袭击英军。此后他给自己制定了一个诱人的目标:攻占托布鲁克。

评:沙漠战场上无险可守。每当地形允许时,攻击一方总是绕过防线从后面进攻。英军一开始攻打打意大利据点是这样,隆美尔退守Gazala线英军进攻也是这样 -- 甚至五十年后的海湾战争联军用的还是“左勾拳”战术。在平平坦坦的沙漠上划上一条线然后指望敌人不能逾越,多半要被人从后面包了饺子。

轴心军于5月26日开始从北方发起进攻。27日凌晨隆美尔率领他的纵队 -- 总计约10,000辆各种车辆(评:果然是财大气粗了,居然有上万台车。这感觉跟“女真不过万,过万不可敌”一样) -- 绕过Bir Hacheim侧击英军。他留下一点意大利部队缠出Bir Hacheim的守军,自己率队向东北方向展开。在Bir Hacheim东北方大约5英里处,他击溃了第一拨敌人:印第三摩步旅。到中午时分他的部队已解决掉另外三个装甲/摩步旅。

不过当天下午他遇上未曾预料到的抵抗:英国人最近收到的一批美制28吨格兰特坦克。格兰特坦克75mm主炮发射的高爆弹可以有效地穿透德国装甲。(评:美国佬的技术优势初现威力。其实格兰特上面的37炮穿甲能力更优于75mm炮。75mm本意是用来发射高爆榴弹对付步兵和碉堡的。)

当第二天夜幕降临之时,由于英军的拼死抵抗和新式格兰特坦克的优势,两个德国坦克师损失了三分之一的坦克,被阻于Gazala防线后面约十英里处。轴心军被逼入一段大约100平方英里的地带,被英国地雷和碉堡包围。意大利工兵从雷场里开辟了一条通路,向隆美尔提供补给。不过英军炮火使得这条补给路线时断时续。动弹不得的轴心军现在坐以待毙,应该是Richie最好的猎物。远在开罗的奥钦列克察觉到这一天赐良机,马上给Richie发电报催促Richie立刻采取攻势。

Richie却并没有准备好。他花了整整两天的时间和他的两个军团指挥官反复讨论推敲各种行动计划。当英军坐失良机时,隆美尔却在悄悄聚集兵力。6月1日,他突然在Gazala防线上打出一个大窟窿,保证了他的后勤线通畅。他消灭了100多辆英国坦克,抓获3000名俘虏,基本上全歼了第150步兵旅。Richie仍然保持着他那奇怪的乐观。在给奥钦列克的情况简报里他声称:“我为第150步兵旅力战被歼而感到悲伤。但是我仍然相信情况正在每日好转。”

评:坐失良机,失职。Richie当参谋出身,反复推敲行动计划是其最拿手的。问题是战机如白驹过隙,一瞬即逝。随便干点什么也比什么都不干强。从另一方面讲,沙漠之狐这次赢得很侥幸。如果不是Richie这种笨蛋,而是奥钦列克亲临指挥,恐怕狐狸就得自己去趟雷场。据说隆美尔当时一度想到要投降。

隆美尔现在一边抵挡着英军从北部发起的徒劳攻击,一边转向南方着手收拾Bir Hacheim。Bir Hacheim对于英军至关重要,而且比隆美尔想象的要坚固的多。从5月27日就开始进攻该地的意军没有任何进展。该地由3600名自由法国军在Pierre Koenig准将的指挥下防守。法国陆军的声誉誉自法国陷落后一落千仗,自由法国军队决心洗刷耻辱。隆美尔原计划24小时拿下Bir Hacheim,最后却花了一个星期还多。“我在非洲还从来没有打过这种恶仗。”他后来在日记中写到。

6月2日至6月10日之间,德国空军出动1300架次空袭Bir Hacheim,同时隆美尔的地面部队不分昼夜地炮击守军。隆美尔数次敦促Koenig投降,每次都被法国人干脆地拒绝。6月10日守军弹尽粮绝,Richie下令撤守该地。Koenig身先士卒带领约2700名士兵冲出德国人的包围圈。天亮后德国人冲进据点,却只发现一些伤员和遗弃的装备。

Bir Hacheim既克,隆美尔转头沿Gazala防线一路向北,逐个据点扫荡英国守军。他的迅速行动抵销了敌人的坦克优势。到6月的第三个星期,他已经把敌我坦克数量比拉回2:1。

评:12月初,英德双方坦克数量比还是4:1。德国坦克部队占尽上风,有隆美尔的指挥过人之处,也有德国坦克的技术优势和训练优势。Panzer III是世界上第一种每辆车都装有无线电的坦克,这种通信优势对于装甲部队协同作战极端重要;德国坦克的装甲经过表面增强处理,英国穿甲弹打上去就碎。其实英国人41年4月就缴获了一辆四号坦克,可直到次年3月份,才有人想起来要研究研究它 -- 然后才发现德国坦克装甲的秘密;更要命的是英国人喜欢强调坦克在行进中射击 -- 想象一下没有火控系统的帮助,坐在摇摇晃晃的车里如何能打中几百米外的目标!德国坦克就实际得多,训练中强调的是行进中短停射击。

Gazala防线已成废墟。隆美尔现在把视线再次投向托布鲁克。

1942年6月的托布鲁克防守力量比头年削弱了许多。这部分因为英军不得不把人员物资转投入其他战场,还因为第八军过于相信那条Gazala防线。奥钦列克并无死守托布鲁克的计划。早在2月4日他就发布命令宣称:“如果敌军有可能攻陷托布鲁克的话我军可以酌情放弃阵地。” 他进一步解释说他不愿意把整师的部队钉死在托布鲁克。他的计划得到伦敦首肯,而且英军已经开始着手准备炸毁托布鲁克的贮存设备,开始撤离。

目前托布鲁克守军是由H.B.Klopper少将率领的约35,000名南非士兵。大部分官兵包括Klopper本人都是刚到托布鲁克不久,缺乏战斗经验。很多地雷都在去年“十字军”战役中被起出以便于守军出击。还有些地雷被重新布到Gazala防线,因为托布鲁克看起来已经很安全了。

在六月份不幸的日子里,当轴心军粉碎Gazala防线并逐步逼近托布鲁克时,守军疯狂地加固工事。不过他们仍然不知打起来后究竟应该死守工事还是逐步放弃。Richie对此并无只字片言的安排。

其实英国高层指挥官们对此也是一片茫然。6月15日,当Gazala防线最后一个据点陷落后,奥钦列克收到首相大人的电报:“我认为现在无论如何也不应该放弃托布鲁克。” 随后的几封电报中邱吉尔进一步把此要求作为命令提出。奥钦列克不得不致电Richie要求他防守托布鲁克。

评:要了命了。上层举棋不定,下面人只能干瞪眼。AMI高层对于战场指挥官横加干涉,恶果如此。感觉邱吉尔似乎跟老蒋一个毛病,特喜欢对在军事上指手画脚,过一把打仗瘾。

Richie开始企图在托布鲁克原有防御半径以外30英里处挡住德国人。但是6月16日防守该线的英军遭到德国坦克反复打击,损失惨重,Richie不得不令该部撤往埃及,遂使托布鲁克于18日重陷轴心国包围之中。

“对我们每个士兵而言,”隆美尔写到,“托布鲁克就象征着英军的抵抗。我们现在就要灭掉它。” 非洲军团和意大利二十军团于6月20日在德国空军的协助下开始攻击托布鲁克。整日150架轰炸机出动580架次。“它们在守军头上以一种非常壮观的方式俯冲投弹。”隆美尔的情报官Freiherr Von Mellenthin上校写到,“巨大的烟尘从守军工事里升起。当我们的炸弹落到守军头上时,所有德国和意大利炮兵一齐开火,炮击和轰炸所投放的火力总量非常惊人。”

评:本文并没有提及的是,与德军集中所有火力相反,英军采用了一个奇怪的均分方案:所有火炮和飞机平均分配给所有旅级单位。结果是英军从坦克大炮到飞机,全部平均分配给步兵部队作为陪衬 -- 这反映了大英帝国军事思想之落后。

当守军匆匆布下的地雷区一被清除,德国和意大利步兵便蜂拥而上,与守军展开近身肉搏战。步兵后面跟着德国坦克。下午晚些时分,当托布鲁克的陷落已成定局时,Klopper下令炸毁价值上千万美元的物资囤积。不幸,他的大部分电话电报线也被一起炸毁,他根本控制不了他的部队。晚上9点他从仅剩的一条电话线向Richie报告局势:“我控制不了局面。”Klopper喊道,“所有坦克战损,一半火炮打光了。如果你反击的话,通知我一声。”

Richie没有计划任何反击。他于次日凌晨6点给Klopper最后的指令是:“我已无法对托布鲁克局势做全面了解。你只能依靠你自己对局面的判断来决定是否需要停止抵抗。”

6月21日上午9:40,Klopper向隆美尔投降。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把他通信线路炸毁的爆破却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隆美尔大发了一笔横财:俘虏了2000台车辆,包括30辆可用的坦克,400门大炮,足够支持他的坦克跑遍全埃及的油料,5000吨给养和大批弹药。

评:哭笑不得啊。Klopper少将日后在战俘营里应该把那个负责爆破的工兵连长揪出来狠揍一顿。不过任何事情有好有坏。隆美尔大发了一笔后一时间信心膨胀,吹嘘靠在托布鲁克的缴获他就可以打下埃及 -- 结果是凯塞林元帅攻打马耳它岛的战役被推迟。事实上正是因为马耳它岛迟迟没有被攻克,才导致沙漠之狐后勤上捉襟见肘... 这可真是塞翁得马,焉知非祸。

隆美尔只花了不到24小时就完成了他几个月以来梦寐以求的目标。据报道说,他当时向被俘英国军官宣称:“先生们,对你们而言战斗结束了。你们象狮子一样英勇战斗,只是被驴子率领着。” 次日他即被希特勒提升为陆军元帅。后来当他亲手接过元首授予他的权杖时,他写信给夫人说:“我倒宁愿他再多给我一个师。”

托布鲁克的陷落对于盟军是个严重打击。首相大人称之为“令人震惊而悲哀的损失”。他是在华盛顿会见罗斯福总统时得知这个消息的。他当时对此的评论很简短:“非常令人不安。” 不过首相身边的参谋长H.L.Ismay将军注意到首相从来没有如此畏缩过。

首相当然对此极为不安:他自己的政治生命因此而出现危机。他的国家能否生存也有赖于此。当他回国后他还要面对下院对他的弹劾进行投票。

虽然后来他赢得下院的支持,但是英国AMI仍然面临巨大危机。通向埃及的大门大敞而开,隆美尔正杀气腾腾打过来。他向自己的部队宣称他们可以10天内饮马尼罗河。在拿下托布鲁克后的一星期内,他已经前出到Mersa Metruh -- 越过利比亚边境140英里远。再走一半路程就可到达亚力山大。

当隆美尔深入埃及时,亚力山大和开罗也在紧张准备应对入侵。英国领事馆和军政部在匆忙焚烧文件,上空终日环绕着纸灰和烟。汽车卡车载满逃难的人,堵塞着公路。火车也挤满逃离的难民。在亚力山大,Barclay银行一天之内被恐慌的人群提空了一百万英镑。在开罗商人们开始囤积居奇。有人开始大量倾销手提箱;还有人大力推销胶带,宣称是防备空袭的最好物品。唯一不受时局影响的人是英国大使Miles Lampson爵士。他在Mohamed Ali俱乐部开了个80人参加的大party。“至少隆美尔来了后,”老爵士宣称,“他知道到哪里来找我们。”

奥钦列克可没有这么想。他于25日飞抵Mersa Metruh,将Richie就地解职并接管第八军。他把部队一口气撤到El Alamein的预筑防线后。El Alamein离埃利边境240英里,距亚力山大市只有60英里。El Alamein地处沙漠边缘,易守难攻,北接地中海,南面是由山岭围成的Qattara洼地,低于地平700英尺,不可逾越。

奥钦列克命令部队驻扎下。在接下来的六个星期内他风餐露宿,与部队同甘共苦。他试图用自己的平静和自信来给饱受蹂躏的第八军注入信心。整个七月份隆美尔在不停地攻打El Alemein,奥钦列克以娴熟的战术应对。双方一时有攻有防,战线胶着。

对于远在伦敦的邱吉尔内阁来说,以及对英国公众而言这些都远远不够。奥钦列克不得不对过去几个月里第八军遭受的损失,尤其是Richie的指挥无能负责。邱吉尔和英国民众对此耿耿于怀。奥钦列克的声誉开始因为手下人的失职而蒙上阴影。邱吉尔认为应该选拔一位新的沙漠军团指挥官以振奋民心。

评:公平地讲,奥钦列克其实跟隆美尔也算棋逢对手,屡次识破狐狸诡计,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每当时局危险,总要奥钦列克出面才能化险为夷。只不过他选错了手下,最后被首相大人出于政治目的当了替罪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2-22 19:24:10 | 显示全部楼层
八月中两位英国人到达开罗。一个是H.L.R.Alexander将军。他是敦刻尔克海滩上最后一个撤退的指挥官。他镇定自若,拥有第一流的军事头脑。据说即使是在敦刻尔克那样兵荒马乱的时刻,Alexander将军作为一个老牌绅士仍然穿着干干净净的衣服,泰然自若地坐在海滩上的早餐桌前慢慢地享用他的面包果酱。现在他要接替奥钦列克的中东军政长官一职。

另一个新进人物是Bernard Law Montgomery中将。敏感机智,健谈而充满热情,对敌冷酷而又不拘常规 -- 从个性上讲蒙哥马利和彬彬有礼的Alexander将军根本是两路人,不过这并不妨碍他们后来成为工作中的好伙伴。

8月12日,也即蒙哥马利接管Richie第八军军长职务的前一天,他在开罗Shepherd's旅馆和Alexander将军和下午茶。Alexander将军只给蒙哥马利一个很简短的指令:“到沙漠里去打败隆美尔。” 第二天,54岁的蒙哥马力即启程动身,带着这个简单而又艰巨的任务,奔赴前线。

评:又一个将星出现。
总体来看,这一阶段隆美尔打得不错,或者说英国人犯了太多错误而被隆美尔一一抓住不放。本文没有提及的一个事实是英国人已经破译了德军的埃尼格玛机,再加上意大利人用的是瑞典造的更低档C38m密码机,所以轴心国的无线电通信对英军几乎是透明的。英国人掌握着大量的信息优势却不能很好地利用,只能说明这一阶段的英军指挥系统实在是思维老旧,指挥混乱,协同不力,问题多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2-22 19:33:39 | 显示全部楼层
太长不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2-22 19:52:40 | 显示全部楼层
奥钦莱克和韦唯尔都还有点水准,怎么说在优势不大的情况下和隆美尔打了个两败俱伤,蒙哥马利完全是吃剩饭,他来的时候英军和德军的比例已经达到飞机4:1,人员2:1,坦克3:1,火炮7:1,这种情况猪都能打赢,后来诺曼底登陆后,蒙哥马利的白痴就表现无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2-22 19:56:4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HERO|=Roger 于 2007-12-22 19:33 发表
太长不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HERO|=战队

GMT+8, 2024-11-6 07:59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