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谨以此文献给那些在队友载具上贴C4,随即被TK的人* z$ ] S9 _2 O+ d' ?$ X! N
释义5 n3 {5 ^9 ]/ N
经过瓜田,不弯下身来提鞋,免得人家怀疑摘瓜;走过李树下面,不举起手来整理帽子,免得人家怀疑摘李子。比喻容易引起嫌疑的地方,或指比较容易引起嫌疑,让人误会,而又有理难辩的场合。易误用为形容田园生活。$ G9 o& I7 z* [) E/ i7 `
古人强调正人君子要顾及言谈举止,风度礼仪,除此之外,还要主动避嫌,远离一些有争议的人和事。
/ e' t( w. i7 n4 E Z% e- A( y ( I* v$ r y' O
出处
2 C3 s+ `* m6 m2 K; g 《君子行》:“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 }8 M* ^6 K. A- `
附:《君子行》* ~! b# r% ~* D
(《乐府解题》曰:“古辞云‘君子防未然’,盖言远嫌疑也。又有《君子有所思行》,辞旨与此不同。”)
( L9 a/ [/ E5 }% ]* |) l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嫂叔不亲授,长幼不比肩。劳谦得其柄,和光甚独难。周公下白屋,吐哺不及餐。一沐三握发,后世称圣贤。
8 A' H% v2 L% a; V; ~/ \8 y 《君子行》:此首无作者名,《文选》卷二七作《古辞》,《艺文》卷四一、《诗纪》卷一三作《曹植》,又见《曹子建集》卷六,无“嫂叔不亲授”四句,注称“古乐府作古辞,冠字下有四句云云”,恐编者有误,故附此。
0 V. L! c8 g5 q0 p6 [
?! q) W. u3 Y& L用法
; {1 A' `/ _ e, x, x 联合式;作主语、定语;同瓜李之嫌 : c3 |- c% n( d1 C
示例- o1 U8 k6 o$ I+ |
《北史?袁聿翻传》:“~,古人所慎。愿得此心,不贻厚责。”
`$ d/ D& N! f 晋·干宝《搜神记》第15卷:“惧获~之讥。”6 Y% i& l8 U1 [, h/ m' [
只要自己行得正,就是在~也没有什么可担心的。* M; l2 f+ t4 c0 f6 w1 I4 B* Z
近义词
$ v& P g% ?( F E 瓜李之嫌
( H7 `+ ~2 y( u2 u4 M, D% x典故7 Z& {4 K; S6 p4 @; U [
唐朝唐文宗时,大书法家柳公权忠良耿直,能言善谏,官职担任工部侍郎。当时有个叫郭宁的官员把两个女儿送进宫中,于是皇帝就派郭宁到邮宁(现在的陕西邮县)做官,人们对这件事议论纷纷。皇帝就以这件事来问柳公权:“郭宁是太皇太后的继父,官封大将军,当官以来没有什么过失,现在只让他当邮宁这个小小地方的主官,又有甚么不妥呢?”柳公权说:“议论的人都以为郭宁是因为进献两个女儿入宫,才得到这个官职的。”唐文宗说:“郭宁的两个女儿是进宫陪太后的,并不是献给朕的。”柳公权回答:“瓜田李下的嫌疑,人们哪能都分辨得清呢?”
3 p/ i( i6 y w* A! F “瓜田李下”是从古乐府《君子行》中的诗句“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引申来的。这里柳公权是比喻皇帝的做法很容易让人产生怀疑。 K( F v8 a3 g X* E! h1 |" w2 ?
# M: E9 y* m/ y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