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楼主 |
发表于 2010-6-4 20:59:41
|
显示全部楼层
物质市场常见的欺诈,是将假冒伪劣商品包装成高档商品忽悠消费者,大把大把地骗钞票,例如三聚氰胺冒充蛋白,酒精兑水冒充茅台,劣质烟草冒充中华,老鼠尸体冒充羊肉,此外,还有苏丹红、黑心棉、吊白块……, X& P4 q" }$ E* P) s, u$ l
$ G" o9 P$ i* P% v* u" w% S2 q$ J, N
文化市场流行的欺诈,是将文盲、半文盲、江湖混混儿包装成“文化大师”忽悠求知者,也能大把大把地骗钞票。眼下就有一个典型的例子,在机场候机室的书店里经常会看到店员播放一些录像带招揽顾客,其中有一盘的作者叫翟鸿燊。其作品据说是运用国学智慧提升企业文化,于是被文化公司包装成“国学应用大师”。“国学应用大师”,听着很新鲜,大师又多了一个品种,不仅有“国学大师”,还有“国学应用大师”了。! `0 ]: Q4 K$ N% H
4 P+ D3 [/ q% e! D+ G+ m6 n
然而且看这位“国学应用大师”怎样应用“国学”:, G( J" X6 r8 l0 H: A
! Z! F+ h o7 _0 b! k
“你看‘佛’字,左边是一个人字,右边是一个美元的符号倒过来,佛也是爱钱的。”+ N8 {. T( x& j# r
* E2 w+ T: w9 g7 b( ~' g8 K; D/ B “佛”本来是“佛陀”的简称,是对梵文“Buddha”的音译。“佛”字在这里仅仅是借用它的音来翻译梵文“Buddha”(用今天的汉语音译应读成“布达”),和“佛”字的结构毫无关系。这位“国学应用大师”不知道在哪儿听了点儿“拆字为解”,就拿来风马牛不相及地瞎套,这样解释“佛”字,不仅闹出了大笑话,也是对“佛”的亵渎。
7 I5 v! T0 V) A+ G" k' ~8 D. V4 Q2 B+ Y7 k, U! o! A I0 I
“小孝治家,中孝治企,大孝治国。”% X2 u6 f! F0 L- U& O, c: z
% h* P: O' }( q 这完全是在混淆概念,把孝和忠扯到了一起。“孝”本来是儒家倡导的最根本的道德范畴,专指对父母的敬奉,对父母之爱的回报,这是一种伟大的血亲之情,容不得篡改、歪曲和阉割。对“企”或“国”也就是对集体和国家的道德态度,是一个“忠”不“忠”的问题,扯不到“孝”上去。但是中国古代的封建统治者故意混淆“孝”和“忠”这两个范畴,专门玩儿以忠代孝的把戏,随意扩大这个概念的外延,不过是想把孝当成手段,把忠当成目的,让臣子尽孝的目的,完全是为了对他们尽忠,所谓“忠臣出于孝子之门”。这位所谓的“国学应用大师”连基本的概念都没搞懂,就在那儿鹦鹉学舌。. p2 e7 I. j6 x( x
# M0 e: A1 E* f% n! `" R. a8 j/ U “没读过四书五经就不是中国人。”
! D1 X& a* V9 p1 A- x- `' w+ Z! x& g2 e8 X% G! B; b9 A) [
听起来好像热爱传统文化,实际荒谬。请问不识字的中国人是不是中国人?一个人大谈国学,熟读四书五经,但是满肚子男盗女娼;一个山中老农,文盲一个,连孔子是谁都不知道,但是他非常孝顺,你说哪个是中国人?我宁肯说这位山中老农更是个真正合格的中国人。更为可笑的是,这位所谓的“国学应用大师”谈到传统经典,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只言片语,支离破碎,驴唇不对马嘴,还煞有介事地教训人,真的令人想起赵本山小品中讽刺的蒙事儿的大忽悠。
! p! A r% {8 B1 A9 K5 g; A
6 j* t4 G o! K x9 I% Q q- T6 d “牛顿当了一辈子科学家,最后改信了神学。”
2 \& X6 ?. K) ^5 L
. V7 S7 ]6 g! [4 g: a/ e8 d, d& J 没见过这样的信口胡诌。牛顿一直是个基督徒,他研究科学的重要动力正是出于他的宗教热忱,这本是西方科技文化史的陈芝麻烂谷子的常识。什么叫“改信了神学”?肯定是这位“国学应用大师”在哪儿抄袭抄错了,又闹出这样的笑话。
2 n( T( F$ Q( |
7 C( N+ N9 m* \/ b V; G “空间化时间,时间化空间。”
0 `4 |) A) ^) \( u4 d! c
: a y% I) S& Y$ Y. \ 这话多深刻呀!但是这话可不是他的“语录”,这话别人已经说了千百遍了,这位“国学应用大师”根本就不知道是怎么个意思就拿过来忽悠人。像这句“空间化时间,时间化空间”,和他的前言后语一点都不搭界,冷不丁就冒了出来,还一句解释也没有,这足以表明他哲学的常识都没有。我由此想到一位中学都没读完的“大师”还不知道天文学、物理学为何物呢,就在那儿大言不惭地忽悠什么“宇宙全息论”,看他讲的那些东西,第一是蒙昧,第二是蒙昧,第三还是蒙昧。$ O5 Y ~2 x. [$ G1 t! C
# I/ c* f& u. a# T “电脑现在又变成了互联网,全世界一网打尽,那么网络的概念,最早是谁提出来的呢?还是老子,叫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_3 [& ^# E; G6 Y4 W W& [' V, G
& r9 a% F8 h L& N5 H0 Y8 S4 \ 驴唇不对马嘴,这都挨得上吗?如果说是老子提出了网络的概念,那么2000多年了,为什么中国人就不发明互联网,偏偏让西方人发明了大赚我们的钞票?老子讲的“天网”是个哲学概念,指的是宇宙规律,而互联网完全是个现代高科技概念,这点常识地球人都知道。能说互联网“疏而不失”吗,一有了病毒,不光是“失”,干脆就瘫痪了。这位所谓的“国学应用大师”对传统的鹦鹉学舌的吹捧,令我想起这样一个笑话:一位多年前的国粹派认为中国一切都好,西方一塌糊涂,如果说西方有什么好东西,也都是从中国学去的。他举了一个例子,西方的多级火箭其实是中国发明的。那么我们中国发明了什么样的多级火箭?原来是“二踢脚”!
- P" A# e" r% C% P8 Q
2 q6 y/ R( s# E& E1 d+ x/ R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好的培训应该是游山玩水。” C- r" L6 ]- d+ i9 M/ o" s
a, f! L, G, W: z
这又是风马牛不相及的哗众取宠。“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论语》中原话是“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的意思是,仁者像大山坚守于大地一样,坚守着仁的准则毫不动摇;知者像水一样,随类赋形,灵活变通,根本就不是指什么游山玩水。这位所谓的“国学应用大师”对传统文献的引用,实则是望文生义的胡诌。' g1 [& T: }/ j, ]7 f( T
2 M' h7 n2 l0 }" O/ y; w2 M
上面是随便列举一些例子,这位所谓的“国学应用大师”的录像,充斥的就是这样的东西。然而就是这样的东西,还大言不惭地搞了个“语录”。看他的语录,还真的有几条不错,但那恰好不是他的语录,而是孔子、老子的语录被其掺进来,用他的“鱼目”来混孔子、老子的“珠”。然而,不管怎么包装,怎么忽悠,用当年太祖引用过的一副对子来刻画这位所谓的“国学应用大师”再合适不过:“墙头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 r9 b3 k# a3 a9 B) G
0 L3 x9 |, y' @1 E 统观这位所谓的“国学应用大师”的忽悠,开口便错,拾人余唾,东抄西凑,装腔作势,望文生义,信口开河,国学的门还没找到呢!只会半生不熟地摆弄几个国学的概念,做低级的表演。如此“国学应用大师”,真的是化神奇为腐朽!好端端的国学,在他那里已经被应用得面目全非,完全恶俗化了。
9 R4 S t8 Z; h9 d9 ~( p: C0 o) ]; @3 a. \8 H
赵士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