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西安烤肉
u, K, D D$ \ `. t/ x- J* U; A 在西安吃烤肉的地方不太多,最方便的就是鼓楼后的一条街道,夜晚的大院灯火通明,一条街都热
" [7 H& H$ j9 R- F闹起来了。每家店门口都有堆积如山的羊肉、牛肉签子,很多游客小心翼翼地问:“多少串起卖?”“十五串!” “那就来十五串!” / Y: }# p9 g/ E* @1 ~$ j1 L3 B4 j
作为一个良好市民,你一定习惯性地去找老板付钱,老板大手一挥:“吃完再付嘛!”嘿,特爽快。, i1 N+ @% I. S$ s
烤鱼,在体育场北路和朱雀路的十字有一家烤肉店,烤鱼绝对是一流的。吃不惯孜然的朋友要少吃一些。
& n& X) y5 j" d5 t& G
3 Z+ X2 R0 g. @2 V) Z+ d8 V烤羊排
( F" M9 j; f( O: s: l1 J9 `烧羊腿% ?9 I1 }: F k$ W8 Q* U
烤油馍
- ^ \4 `2 p+ g/ f烤肉串/ Q6 h2 B3 Y% b' @
掰出的心情——羊肉泡馍
+ r+ E9 B: ? G$ Z+ b 三五好友,围聚一桌,屋外漫天雪花,屋内,掰出的一份心情。馍都是自己掰,机器切的一点都不好吃。掰的越小越好,掰好的馍放在“巨大”的海碗里,拿到“浇汤”的大师傅那里,你要是不认真掰呀,大师傅也不好好给你“浇汤”,难怪很多朋友一直没有吃到最“棒”的泡馍。你不认真,大师傅当然也不认真了,出来后,有香甜的辣椒酱和鲜美的糖蒜一道做伴,她的美味谁能忘却?
" Z- q" Z' R$ @2 {9 }2 A 要说吃的地方——菊花园老马家得最好吃,南稍门的“建基”也不错。(老孙家泡馍给外地游客吃,老西安一般不去). }7 z+ p i3 P6 F' }7 i$ g
3 u; p+ k5 B& l0 \# @; E$ O$ l水盆羊肉 汤那个鲜呀8 D' n/ @4 d/ L4 @5 F% F
Y6 B" R) m7 ]6 l6 H$ f7 o岐山面——回味悠长的古风1 \) V2 X- o4 s0 o
源于西岐。传说周文王斩杀了一条恶龙,用其做臊子,犒赏军士。0 X% ~8 e; O6 V, B2 c% X2 X
岐山县位于西安以西、宝鸡以东60多公里,这里是西周的发祥地,人杰地灵,土地肥沃,是陕西盛产小麦的大县。于是,岐山人开始不断改进,用自己的小麦做出了享誉西北乃至全国的臊子面。我对这里有着特殊的感情,其中一部分也属于臊子面。: r5 Q2 W8 _. L7 }' R; Y
岐山臊子面不仅味美,而且还有着一个美丽的传说。在西周时期,有一条恶龙兴风作孽,伤害百姓。一天,周文王之子周武王正带兵巡查,碰巧遇见了这条恶龙大肆伤害百姓,武王命令士兵列队,举箭齐发,击毙恶龙。为了庆贺,一表吉祥。令军中火夫抬来一口大锅,将切成小块的龙肉炒做,由于肉少兵多,只能给每人在碗里放少许臊子,结果使面条倍增美味。" e9 Z- t2 I3 j* |! Q5 M0 g5 X
9 [" e [: _. @
这个是“岐山臊子面”和“臊子夹馍”
9 u5 L, b2 S4 c( H% m 后来只有用饲养较多的猪肉做臊子。经过一代代的改进,现在的臊子面突出表现有九个特点,既:酸、辣、香、薄、筋、光、煎、稀、汪。酸——用老陈醋使汤料突出酸;辣——用煎油泼辣子面,使其汤料辣里透;香——臊子有一种独特的香味;薄——指面条用手擀的很薄;筋——面条薄而不脓;光——面条光如游鱼;煎——汤料温度很高;稀——每碗只吃一口,面条很少,一般的人要吃10多碗,小伙可以吃到3、40碗;汪——汤料的油很多,封住了汤的热气,即使数九寒天,也不容易放凉。同时底菜和漂菜也很讲究,在菜色上分红(红萝卜)、黄(黄花)、白(豆腐)、金(鸡蛋饼)、黑(木耳)青(韭菜)等等,烹调臊子更是考究。
; n9 N$ N3 _! ^& a5 ~% o* _2 M4 r: G. [8 s" S
西安的凉皮、凉粉也好吃。西安的凉粉到了嘴里,不腻不碎,有一种淡淡的粘味,吃起来有些滑爽,带些年糕的味觉,再加上麻汁香味,多了些秦川大地的情怀。
9 H2 k E! p4 F5 R% _3 O) y" x8 M 真正好吃的是西安凉皮。凉粉是条块状的,而凉皮如同宽面一样。用水过了凉好,加上少量的麻汁、黄瓜丝或者香菜、香椿什么的,洒上一点辣油,格外好吃。据说,每晚六点以后,你可能就不会买到好凉皮了,由此可见西安人是多么喜爱凉皮。8 i3 e- H* D+ d, t R9 s
西安的女孩子也是喜欢吃凉皮的不得了,红红的辣油,即使不吃辣的人,看的都流口水。* N% V }, u n3 Q0 k4 ?* p
- k+ H8 e/ o" m0 [; \西安女孩子的最爱,这是"米面皮",还有"擀面皮"和"炒面皮". B- J8 e/ N9 @% t
; c4 g. J7 S4 i$ n) t# d$ M
蜜汁八宝粥 ^. C6 `4 h' Q5 \
3 W7 _7 `6 U' p4 ?/ @冰粽子5 O7 G( m% w X d
4 F, a1 b2 D/ V( Z1 T! g- X( t3 C& k4 E这个是炸酱BIANGBIANG面,不是油泼的' m1 M) A; z: w" o. E: @
听他人解释:“面条像裤带”,此面俗称 “biang-biang(现代汉语字典上没有这个字)面”,正宗的关中人所做的“biangbiang面”和通常城里人所吃的扯面还是有一定区别的。正宗的“biangbiang面”,一根面条宽度可达二三寸,长度则在1米上下,厚度厚时与硬币差不多,薄时却如同蝉翼。一根面条所用去的面粉通常可达2两,因而对于饭量小的人来说,一根面条足够一顿饭,而对大饭量的关中人来说,一顿吃8两1斤也是轻轻松松的。
: [3 X3 y; Y) O$ @# p6 S1 I 关中人吃面,喜欢将面和硬揉软,擀厚、切宽。这种面煮熟以后,捞在碗里,无论是浇臊子,还是没油辣子。吃起来都很光滑、柔软、热火、有筋性。既可口又耐饥。人们脖子一伸一缩,呼噜噜吞进肚里,吃饱吃胀,饱嗝一打,顿时浑身上下都是力气,拉架子车、上山扛石头,五六个小时不吃不喝也不觉得饿。
9 w8 a5 J1 ^0 m4 O H" b( { 关于“biangbiang面”的得名,有着这样一个顺口溜——“一点飞上天,黄河两头弯,八字大张口,言字往进走,左一纽,右一纽,左一长,右一长,中间来个马大王,心字底,月字旁,两个贼娃立在旁,座上车车走四方”。在品尝它的时候会发出biangbiang的声音,非常好吃
# \$ u1 g8 r# U4 Q+ N0 F/ q1 ?* R- }2 c3 d) J
; x' Z- i/ E* P; o! h& i4 |0 n
- t: I/ x9 a& H) }# f葫芦头
' z) K; l N x$ L 源于宋代的“煎白肠”,相传至今。其主料由猪大肠头、猪肚头、肥肠去腥臊后加佐料煮成汤,再用汤煮馍而成。其汤酽味浓、鲜香适口,是一种高饱和脂肪酸、高胆固醇食品。具有浓郁味醇,鲜香滑嫩,肥而不腻,老幼皆宜的特点。3 m- P: f" x4 {
葫芦头是西安特有的风味小吃,它和羊肉泡馍有相似的地方,既同为掰馍,但主要原料不是羊肉,而是猪肠。葫芦头相传源于唐代,名医孙思邈到长安一家专卖猪肠的小店吃饭觉得腥味大,油腻多,得知制法不得当,便传授窍道,并留药葫芦让店主调味,店主为感谢孙思邈,特将药葫芦高悬门口,“杂糕”也改称“葫芦头”; \7 s5 b* @9 ^
: ]1 l5 A! H) |" `! g i/ H甑糕6 B2 j0 o; b( A
甑糕是陕西关中地区传统早点食品,是以糯米和红枣为原料制成的一种甜糕。其特点是:枣香浓郁、软糯粘甜。而且大枣还具有益气补血、养肾安神之功 @& R& |% o5 [: N2 I) l% A6 d' v
特点:枣香浓郁、软糯粘甜。大枣还具有益气补血、养肾安神之功效。
5 V% [& t% r7 f# i) ]' H) v& g1 u 制作方法:
, C/ P% i- M3 I 主要原料:糯米、红枣或蚕豆等。
% k+ \+ G. G3 d/ U& m. k1 _
; i% x! y0 B# k( Y4 {5 V炒凉粉
! i8 g, e4 K A' T0 F+ ^2 a) i- A- o9 ~4 y$ V& Y, w
蒸碗/ X1 W* i' C' u0 N, h
洋芋叉叉0 k4 \! G* q# R% p4 ?
! \" Z6 q. A% f. s( A
辣子蒜羊血/ Y; G) P: F: L
一口香' h' R& B2 o) J+ R/ J
- \% _( U, S a4 [ H" g羊肉烧麦5 v5 B# @' [. ]
: S! K4 H% J* p
八宝醪糟 b3 t9 o: k$ j5 v2 H* E8 Q
/ C2 I# N% Q9 S9 u8 F肉夹馍
6 L/ }8 H5 L% S8 m u. n' Q" N( e. H
果干0 e+ M G8 B* R+ f
黄桂柿子饼) _4 Q3 g1 Q4 ~( r
* Y! ~9 l9 ` j2 t" e! o/ p$ s5 J. g) 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