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6-12-28 23:27:5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HERO|=HUMMER 于 2006-12-28 23:12 发表9 V7 e$ w8 ]2 [5 f E
sx 8 h3 _! i. d$ G D+ X8 ], f
贼喊抓贼,那个my123网页劫持就是奇虎的人编写的,所以啊,说喊的最凶,那元凶可能就是他.
3 _1 D4 N/ c1 @: u: ?/ r4 ?3 J+ q! [( x2 {3 U0 z, G
PS:以上言论请误对号如座!关于以上说法均来自http://www.cnhan.com/gb/content/2006-12/28/content_722566.htm n' |9 P0 g$ b; D, b0 r9 f. s5 n
* w' U% ~% E# T0 Z( r5 ^; t5 v+ F6 E1 _: T {( W
——反流氓软件运动更需要自律
2 d, ^ o2 E' V* O2 E 2006年12月20日,雅虎状告奇虎不正当竞争案,以雅虎胜诉,奇虎败诉的结果结束了一审判决。法院认为奇虎将雅虎助手列为恶意软件的行为构成不正当竞争,判决奇虎立即停止侵害、赔偿雅虎7万元,在奇虎网站公开赔礼道歉24小时。法院的判决,一方面认定了雅虎并非恶意软件,另一方面也将奇虎的反恶意软件行为定性为不正当竞争。雅虎中国认为:奇虎公司与雅虎有近似的业务模式与盈利模式,奇虎公司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带有明显商业目的。这一事件,使所谓“反流氓软件运动”背后的商业目的昭然若揭。 看来,2006年岁末,反流氓软件的浪潮似乎变了味道,迷失了方向,显得扑朔迷离。在这个背景下,人们已无法辨别软件是否“恶意”,更无法看清所谓“反流氓”的真正目的何在。 反流氓软件不能变成“流氓” 对于这个案件,真正让人玩味。法院判定奇虎将雅虎助手列为恶意软件的行为构成不正当竞争,而奇虎方的律师则辩驳说,如果没有明文法律禁止的就可以畅行无阻,那么流氓软件是否可以肆意妄为。但解决问题的关键却不是“法的精神”,目前的困境是几乎没有可依据的法律,也没有公信力的机构主导。而在一片混乱的情况下,由杀毒厂商这个本身就带有一种利益方向的个体来担当执法者,难免有失公允。不能说谁是“流氓”就是“流氓”,大棒说打谁就打谁。 误导用户对竞争对手的软件产品进行查杀的行为,已经让行业和用户都觉得缺乏公正性,而法院也裁决这种行为是不正当竞争行为。反流氓软件事业是一项为民请命的阳光事业,这项事业需要具有公信力的机构主导,通过正当的方式来持续净化网络环境,维护网民权益。而那些打着用户旗号,实际却在损害网民权益的做法,不如趁早休矣。 潜规则:谁是混乱的制造者就是最大的受益者 本来已经销声灭迹的流氓软件,在过去几个月社会舆论的一片声讨和杀毒厂商的全力喊打下,却突然不知从何处大量涌出。这背后到底是什么原因?商界一直以来就存在着一条心照不宣的潜规则,谁从混乱中获得最大利益,谁就最有可能是混乱的制造者。反流氓软件厂商打着用户的旗号,背后都有着巨大的求名牟利的商业动机。那么,让我们看看谁从中获取了利益? 2006年11月11日,一款名为“my123”的流氓软件突然爆发。许多互联网用户在开机时发现自己的浏览器首页被强制篡改为my123.com。更为猖獗的是,在随后的72小时内,my123先后出现了多达6个版本的变种。有数据显示,国内至少有250万台电脑已经感染了这个病毒,一场互联网恐慌自此大面积爆发。就在11月11日my123流氓软件爆发后几个小时,360安全卫士遥遥领先于其他杀毒软件厂商,于12日凌晨就推出了号称国内第一款针对该病毒的专杀工具,宣称能有效遏止该病毒的传播。人们迫不及待地四处下载这个最新的杀毒软件来围剿my123病毒。360安全卫士的“应时而动”,赢得了众多网民的拥戴。360安全卫士顺其自然地成为了当下“最具社会责任感”杀毒软件的代名词。 某网站的运营总监道出了这其中的玄机——如果行业不乱、网民不怒,谁会来关注某些“反流氓软件”,某些“反流氓软件”又怎么能在短短几个月内达到近千万级的装机量呢?该运营总监解释道:因此,当毒性巨大的流氓软件搞的网民怨声载道时,以帮助网民解决危难的名义让网民安装软件,自然成了某些“反流氓软件”推广最有效的商业手段。反病毒软件的“高招” 近日从某网站CTO处得到的消息却让人大跌眼镜。该软件专家透露,my123肆虐之后,他对这个软件程序进行了分析,发现这是一个使用[C++]编写的,使用驱动保护的流氓软件程序。然而就在程序的源代码里,他发现了软件驱动作者的签名“WTP”。在业内有一种惯例,编写程序者会把自己的名字写到代码里。毫无疑问,“WTP”就是这个程序的缔造者。My123高超的设计技术加上“WTP”的签名,立刻令他联想到了业内知名的某软件高手。该CTO后来就此专门当面向该人士求证,这位人士未予以否认。 事件进展至此,真相渐渐浮出水面。的确让人意想不到,恶意软件“my123”竟有可能与恶意软件查杀专家共同出一家!这样一来,千万的互联网用户,就都被彻底地忽悠了一次。自己先一手炮制出多个“杀人劫舍”的流氓,把互联网用户整的苦不堪言,另一边却将自己扮演成铲除互联网罪恶的“正义英雄”,然而这场劳民伤财的“英雄救美”大戏究竟为何?始作俑者花了这么多银子难道只是为了给网民提供一个茶余饭后的谈资?中国互联网真的有这么多的流氓软件么? 看来,热闹的反流氓软件运动背后隐藏着商业盘算。可以确定,前段时间,民间组织反流氓软件联盟变身为公司,这直接导致民众对反流氓一方的怀疑。比如炒热流氓软件话题,给国内知名的互联网厂商扣上流氓帽子,吸引网民眼球,以快速推广他们新版软件的销售。流氓与反流氓,与贼喊捉贼,这个古老的游戏被别有用心玩得很纯熟。而广大网民则是一群善良的羔羊,被人赶来赶去,充当别人发财的筹码和工具。 看来,不是软件流氓,而是人流氓。忠言- N! I; k6 S7 r C8 ]- C" V
! v9 ^9 Y& q5 f6 ? X* f: `" N) v8 @! ~[ 本帖最后由 =|HERO|=SPY 于 2006-12-28 23:34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