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瘾专家陶宏开:沉迷网游3年智商将下降10%
" g! [1 j K8 l* M起初,我的学生领着他们的孩子来向我求助,我觉得只是个别现象,直到2004年5月9日在《武汉晚报》上看到头版头条《谁能救救我的孩子》。在帮助那个孩子走出网瘾后,我家的电话就分秒不停地响着,我这才意识到网瘾在中国已经不是单纯的个案问题,而是一种严重的社会现象了。”
. {$ T! g3 Z: e+ g7 L1 ^陶宏开教授,一名从美国退休回国的美籍华裔老人,3年内3次全国行,走遍了27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100多个城市,做了近千场报告,接触了70多个网瘾少年,对中美教育差异,以及中国孩子的网瘾成因和治疗,有着独到的观察和分析。 - k/ { Z5 v6 R: K* N
网游对孩子智力发育极其不利
0 d( h3 j+ V6 R3 n2 v4 C“在美国,上网瘾的人群主要是老人和家庭妇女,老人占了40%,家庭妇女占了30%,且以40岁以上的妇女居多。退休后的空虚和失衡感让老人迷上网游;40多岁的家庭妇女,孩子在18岁后都出去自立了,无聊的生活使她们在网游中寻找到了新的精神寄托,”陶教授向记者说道:“但是在中国,玩网游的几乎90%都是青少年,这太让我震惊了。”“网游对于孩子的智力发育是极其不利的。沉迷于网游半年以上,智商会有明显的下降;若是沉迷网游3年,智商将下降10%,也就是说,智力90的正常孩子玩网游3年,就会变成弱智。”
1 E2 \6 k0 d* M: E4 ]为何美国孩子不会沉迷网游 . H/ u/ D4 f& y/ n: N
在1980年代,美国已经是全电脑化办公,美国的孩子是看着父母用电脑长大的。也就是说,父母先于孩子用电脑。“网络信息源”“网络工具化”是他们从一开始就给孩子灌输的对网络的认识。孩子们也自然地把电脑和网络当成了主要的信息获取工具,而不是娱乐。
- W, F- y) x0 l# F当问及美国青少年对网游的兴趣时,他们普遍都认为网游太无聊了。他们所感兴趣的是如何设计一套完美的电脑程序。
- m2 w+ ]8 K* w6 V" y9 s1 a相比之下,在中国,首先接触电脑的却是孩子。据陶教授接触过的500多个受网瘾困扰的家庭中,50%以上的父母不懂电脑,在孩子迷上网游之后,他们才意识到网络的存在。并且有很大一部分孩子是在父母玩“斗地主”的影响下迷上网游的。中国父母对网络认识的滞后和其自身行为的负面影响造成了孩子对“网络娱乐化”认识的根深蒂固。
4 ~, ~3 b) i3 m( G" {+ {, y“目前,社会上所谓的‘时尚’,都充斥着一些自私、恐怖、暴力、早恋等畸形变态的文化,某些所谓的‘偶像’不男不女,行为怪异另类,这些都是对孩子的反向教育。”陶教授说:“孩子的价值观在反向教育影响下被引入歧途。”陶说。
, W7 z/ r; C' D) I7 W. b只强调“听”的应试教育要求孩子在家听话、在校听讲,完全无视了孩子的主观感受,他们被动、压抑。在网游世界,他们主宰一切,自由放松。如此“天地之别”的两个“世界”让孩子本能地躲避现实,沉没于网游当中。
) ` D) ^7 A5 H9 C# L( f. @药物/暴力束手无策
# x/ u4 c9 v4 U' D据陶教授言,目前国内有200多家戒网瘾机构,但其成效甚微。“他们用中医戒瘾、西医戒瘾,甚至还有暴力戒瘾的,”“但我对此都抱怀疑态度。中西医戒瘾只是治标不治本,有些所谓西医戒瘾,就是吃了就瞌睡的药,这不仅对戒瘾毫无帮助,反而弄坏了孩子的身体。” / ?3 e+ C; y; |! o& ]
更令人震惊的是,许多暴力戒瘾机构中,很多孩子都受到了非人道的待遇,“后来从那些孩子口中知道,打、骂、关禁闭是常有的事,”陶教授无奈地说:“很多孩子回家后,对父母的第一句话就是‘我永远都不会饶恕你们’,更有甚者,有的孩子因此走上了犯罪的道路。”“这是对孩子的二次伤害。”
# g2 @- C7 i$ o2 P据全国几个主要城市少管所提供的数据显示,因网瘾这一犯罪动机而实施的犯罪占所有少年犯罪的比重极高,最低在60%,最高的城市达到了90%。 2 Q. v; E- ~( ]0 a) ]2 b) O
解脱网瘾的根本途径:亲情+素质教育 7 [9 D6 d( a2 q E; C
由于网瘾是一种比较强烈的习惯,是一种认识问题。陶教授对此表示,走近孩子内心,与孩子真正的心灵沟通才是真正的科学戒网瘾办法。科学未必就是物理化学,亲情也是科学的方法;父母和孩子的沟通听似简单,但实际上,这正是最为行之有效的戒瘾方法。
& g: t" _1 [7 s5 ^" s% z6 g. a导致孩子上网瘾的根本原因就是应试教育,要彻底解决这一问题,根本途径就是素质教育,特别是心理素质的教育。5 d" x$ `+ P& M& i
4 a: ^ u0 r; h8 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