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是每个人的过客
每个人是每个人的思念
。。。。。。。
31岁的东北牛人乔小刀弹着吉他,9岁的小姑娘乔木楠童声轻唱,纯真稚嫩的嗓音恬静温暖。。。这就是大乔小乔的【消失的光年】,好久没有听到这么好听的歌了,有些莫名的感动,越听越喜欢。。。。
【消失的光年】 词:蜻 蜓
曲:乔小刀
唱:乔木楠 哀伤的不会忘却
那只是一些片段
忘却的无法消失
他们躲在树后面 寒夜落进秋天
风景依然进来
相爱沉默不语
凋落一片孤单 每个人是每个人的过客
每个人是每个人的思念
眼中的星辰月光
消失在心中的光年
大乔是二叔,小乔是侄女。两人前不久出了张唱片专辑,办了第一次个人演唱会,来了1000多观众,绝大多数都是自己掏钱买了40元门票进场的。
1998年3月,大乔从黑龙江老家来到北京,他中学没毕业,连在老家呆着都常有自卑感。“我当时想,既然都是受苦,何不到全中国最好的地方受苦?”大乔最初的工作是焊灯箱,一个月挣一两百元钱。“我发现如果我能学会电脑刻字,一个月可以挣500元。学会后发现如果能用Photoshop,一个月能挣700元,我又去学。”两年后,大乔已经穿着西服在网站工作,月薪到了3000元。这个时候,他开始“想当艺术工作者”。
于是,北京三环路上多了一个穿着T恤、骑着破旧二八自行车乱跑的大眼睛男孩。他在建筑垃圾堆里寻找别人扔掉的三合板、废布、胶水,和上广告公司用剩下的颜料作画。几个月后居然捣腾出一个小型画展。一帮朋友来参观,最后大家把自己看上的画拿走,皆大欢喜。
2002年,大乔回了趟老家,侄女小乔已3岁,家里却穷得要挖野菜。“既然都是受苦,不如一家人一起受苦”,大乔把父母和小乔都接到了北京。他专心地做设计师、开公司,赚了点钱,在北京著名的经济适用房小区给家人买了一套房子。
生活安定了些,内心却又躁动起来。大乔决定“不做公司,做回自己”。他买了吉他,自己尝试写歌,居然还能谱出个完整的曲子来。这个时候,他已经是知名乐队“二手玫瑰”的老友,负责他们所有专辑的设计,在京城地下音乐圈里,也混了个脸儿熟。大乔弹的古筝一度让这些专业人士觉得不错,直到和他一起排练,大家大呼上当,“原来他连什么是音节也不知道。”
连音节也不知道的大乔,却打算做一个自己的乐队,还要拉上侄女小乔做主唱。这个想法被朋友们劈头盖脸一顿臭骂:“小姑娘不满8岁,你还让不让人上学了?晚上12点还在酒吧唱歌,对孩子影响多不好!就你那点水平,都把孩子带走了调!”不过最终,乐队办起来了,小乔也没耽误上学,还当上了班里的学习委员。上台唱歌也不跑调,人气比大乔还旺。
“我的很多歌手朋友,依靠唱片公司,花了十几年时间才出第一张专辑,我只用了一年时间,我在时间上赢了。”大乔甚至已经策划到了自己第四张专辑的主题,每张都会是不同的风格。到2009年,他将解散“大乔小乔”。“小乔应该有自己的生活,她要学会自己做选择,不能一直依赖二叔。”小乔也从不把当明星当回事,同学和老师都不知道她还是个小歌手。她的理想是当翻译。
大乔,这个自称“一直自卑”的设计师,动用一切手段记录自己的成长:文字、图画、照片、视频、音乐。在他后面是一串影子:种地的农民乔守民,设计师乔小刀,歌手乔西和专辑《消失的光年》。(以上文字出处不明)
专辑曲目:
01.星座
02.小乌龟
03.消失的光年
04.小草
05.黑光
06.采花
07.凤求凰
08.电传
09.黑光曲
10.凤求凰古琴曲
乔西(乔小刀)
从小随父亲捡砖头儿、和泥巴,盖了六间土房子
耕地、埋种子、浇肥、打药、大片的葫芦架下,有个小秋千。
初中毕业后,继续在社会上捡砖头儿,做成“一草堂”小木屋。
刻木版、捏泥人、钉家具、砍最大的树叉、搭最暖的鸟窝、编满天的蜘蛛网。
1998年到北京,油漆倒进向日葵、裂开的土地上油彩、水上写书法、斑马线上涂鸦。
1999年2月,“锈”个人作品展。2000年3月,“楼上楼下”环保装置作品展。
2002年创办“COME”品牌,产品为手印画和T恤。
2003年8月,水墨作品展。
2004年创办“乔西的店”丝网工作室,制造帆布版画、木制品、生活用品等,产品达数十种,同年推出<月经>帆布杂志.
2005年组建<反调戏>乐队。
至今,自由、自我。
一个平凡的生活者
一个不满的半瓶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