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小卒子 于 2009-7-9 22:23 编辑 $ r0 [8 w4 ~' J" e4 h
- M+ o. G2 @) R& t
% X- `* j2 C! o# ^1 F1 j! ?% q: |+ i. j/ h) {% r
+ w9 Q8 M& A0 `5 X潘楚钜,男,现年73岁。
9 ]: w) O- k% Y0 B1936年5月生于广东南海县,父母从事丝织业,1950年(14岁)经老乡介绍,到广州市大新西路393号泗盛隆象牙店当学徒(学徒期一般5年),师傅名叫李祥(泗盛隆象牙店老板)。
6 D3 a+ u/ H2 ]8 Y0 K3 Z9 \5 I1954年,李祥开始让潘楚钜学雕刻(事实上李祥自身并不擅长牙雕,据此我推断潘楚钜应该是主要靠自学成才)。& A8 A3 [% E* k& U" a3 P6 X
1957年,公私合营福源厂从香港请了专做象牙船的“紫洞王”黄庆祥做两只两层的紫洞船,但做好一只另一只只做到一半,黄庆祥便因家中变故回了香港。无奈之中,厂里只好让相对较有象牙船雕刻经验的潘楚钜去完成那只“烂尾船”,从此潘楚钜的名字与“牙船”紧紧地连在一起。4 n* S9 u8 |) C' h2 s4 W
1960年,潘楚钜进入大新象牙工艺厂工作,直至退休。
" ]& Z9 _2 Z) u% X( }" B% L5 V5 i1 y8 H) |
. d/ C) U6 g& ^
9 @ |& [% }9 E
! ^% a' Q; G3 @0 a( [) P
: z' T' P# u3 N- Q- H( |事实上,对于楼主称潘楚钜为师傅,我很好奇,理论上楼主因年龄的原因是没这个机会拜在潘楚钜门下的。6 }' U; ?1 f0 |$ V. V
潘楚钜门下有弟子20余名,除一人外其它全部转行,就连潘楚钜本人后来也“改行”帮儿子搞起了搬运公司,虽然潘楚钜还“经常”回厂传授些技艺,但听过点课
% v" J) s. ]4 v, n就称师傅弟子恐怕太马虎了点吧?除非楼主是那位拜在叶汉盛名下的亲传弟子,那年龄上确实可以吻合上潘楚钜那个已经学徒四年的“徒孙”的身份了,那也就可以名正言顺的称潘楚钜为“师祖”了。; m( M k4 }; ]+ E$ ^
% d: R- Y' t0 _" W, x( w8 I9 S
7 b. b6 P. a" o楼主拍的相片,如果我没看错的话,应该是潘楚钜的最后一件大型作品——《孔雀舫》(很多人以为是凤凰的。。。,楼上有人说鸡,估计也是看成凤凰了。。。),1991年完成,现藏于广州陈家祠工艺美术馆,看图片我个人感觉人物面容表情太模糊了,不够细腻,当然,能做成这样也已经是技艺惊人了,楼主的相片拍的不错,相片中的牙船看起来让人感觉挺大,其实仅长约80厘米,高约40厘米,共8层,有门窗上百扇,各扇都能自由启合。门窗雕花精细,栏杆花饰也各不相同。人物有上千名,每个不过绿豆大小,船舫每层四角皆有小铃铛,系铃的线仅比头发略粗,让人叹为观止,至少俺是只有说说的份,要俺做俺就瞪眼给你看。
5 U) p/ N% W/ B4 T
' I N& H$ ?/ _+ M9 v0 K
& a/ D$ o5 T8 y y* Y7 g9 @% X0 t4 [9 }+ k
潘楚钜的巅峰之作当属1987年完成的15层大画舫《双凤朝阳》,造型优雅美观,造型优雅美观,有三百多个可活动门窗,人物更是多大三千余个(其实是两条象牙组成的连体船,并不是比这个精细一倍的作品那么夸张),现珍藏于希恩工艺美术馆,属于希恩工艺美术珍品之一,而潘楚钜也因此于1993年经第三届希恩工艺美术大师评审委员会评审,授予其“希恩工艺美术大师”荣誉称号。5 Q# ?7 {6 d. Q" o s
( o9 Y/ C% d& l; I6 Q' i$ S
% V8 _0 V$ y X% D; b
不过有一些东西俺不太清楚,现在AMI能给多少津贴?还有楼主现在用什么来练手呢?牛骨吗?大新厂有资格用象牙雕刻的不过10多人,目前恐怕还不会让楼主用象牙练手吧?毕竟现在象牙存量不多啊,这事很麻烦,毕竟连令师叶汉盛也没有得到潘楚钜的真传,如果楼主学了技艺,却因为缺少原料而难以提高水平,就太可惜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