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4-6-10 16: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3篇 战国时代(上)
奈良时代100多年后,大和政权再次迁都于平安京,就是今天的京都,这个时候神武天皇的后代们渐渐失去了实权,由此带来的权利真空迅速被近臣腾原家族填补。公元858年,将女儿嫁给天皇成为国丈的腾原良房成为仅有一岁的外孙的摄政王,大权在握的腾原家族的三姑六舅迅速接管朝中要职。有道是一招鲜吃遍天,腾原家族一如既往的将这招美人记当作传家宝继承下去,最杰出的代表腾原道长居然让连续登基的五位天皇都迎娶了腾原家族的女儿!!!腾原氏的夺权手段实在谈不上出神入化,但其坚韧不拔之毅力实在令中国历朝夺权篡位者皆为之汗颜。
中央政权的腐化衰落必然导致地方势力的崛起,战争逐渐频繁起来,而作为职业战士的武士阶层也出现了。当天皇,地方集团都在利用武士实现自己的政治目的的同时,武士也借助他们蹬上了政治舞台。由此成为日本名牌的武士道精神实际上并非本土产物,对历史有兴趣的朋友能在我国春秋战国时期找到很多武士道精神的实例,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荆柯刺秦的故事。所谓武士道精神的真髓就是重义轻命,在武器装备尚不发达的时代,人的主观主观意志在生存斗争中要起很大作用,当他们发现躲也是死,不躲也是死,但不躲或许还能让后面的人有反败为胜,于是就产生了对死亡的新看法。武士道精神的萌芽于汉朝后期传入日本后迅速得到推广,这和日本本身的特殊国情有必然联系。在这片狭小的土地上动辄就有百余家诸侯势力,但大多数势力都不具备雄兵百万一统河山的超级实力,通常有数百兵力便自封为王,稍大一些的诸侯也总面临着其他弱小着的联合对抗。千丝万屡的利益关系导致斗争更加激烈残酷,作为舶来品的武士道精神使位于底层的战士找到了支持自己的精神支柱,而高高在上的豪强头子们当然欢迎这种符合自己利益的理论,只不过他们还做了点来料加工,把原来武士道精神所崇尚的义(正义)篡改成了对家主的义(忠义)。也就是说,只要主子看的起你,让你去杀人放火,以一对十都毫不犹豫,这就是日本武士道精神的至高体现。武士道精神是武器装备和战争技术不发达时代的必然产物,热兵器的出现使武士道精神显得多少有点滑稽。而今天的正规部队训练更强调技术和装备,武士道精神充其量只能起到鼓舞士气的作用,他并不能创造现代战争的奇迹。
好了,现在言归正传。武士们在贵族强权需要时就成为座上宾,不过一旦事过境迁就得自谋生路,因此大批武士结成武装集团与地方豪强勾结。到11世纪奈良时代末期,称霸东部的源氏和西南地区最大的平氏成为全日本最大的豪族双雄。公元1155年京都爆发政治危机,崇德上皇欲与新即位的弟弟后白河天皇争夺宝座,源氏支持的崇德上皇在次年决出胜负的斗争中落败,后白河天皇随即命令自己的FANS――平氏家族对源氏大开杀戒,平氏势力迅速渗入中央政权取代源氏留下的空白,但两家也由此结下梁子。1185年的坛之浦战役中,源氏领袖源赖朝在僧兵的帮助下大败平氏军主力获得了最终的胜利。源赖朝总结前人的经验让天皇和朝官的中央朝廷变成了一个空架子,他受封征夷大将军后设立了真正的国家权利中心――镰仓幕府,持续了675年的封建幕府统治由此拉开了序幕。源氏家族的命运并不比被他们打败的平氏好多少,源赖朝死后,其妻子北条正子主持大局,但正子的老爸北条时政却趁机篡夺大权,并采用同样手段将担任幕府将军的源氏后人变成傀儡,再让这个傀儡去控制下一级傀儡――天皇。就在北条一族当家这段时期,日本靠运气成功击退了来自亚洲大陆的蒙古远征军,但即使是这样中等规模的战争也让北条政权元气大伤。当时在位的后醍醐(鹈鹕)天皇早就想重新做老大,于是下诏发动倒幕战争,在以楠木正成为首的武士集团的帮助下,倒幕联军节节胜利,临阵倒戈的下野豪族足利高氏却巧取胜利果实,他们所拥立的另一傀儡取代后醍醐天皇坐上天皇宝座,而足立家族也成为新的幕府将军。
足利幕府当权的室町时代朝政逐步腐败,甚至发生了身为幕府将军的足利义正典当盔甲以支付赏花茶会费用的荒唐事,这种例子在中国大概更多,当然结局永远不会有太大差别,但读者由此不难推测出当时百姓的境遇。1467年,由皇室继承权导致的应仁之乱爆发,两位互相敌视的朝廷重臣山名宗全和细川胜元召集了总共16万人的军队在京都附近展开武斗这场两败俱伤的混战不但葬送了两为大哥级人物的性命,同时也让幕府成了空架子。因为可封赐的土地资源有限,大量下层武士过着乞丐一样的流亡生活,为求生存他们只得投靠各地豪强,那比愚忠于形同虚设的幕府将军和傀儡天皇更有用。日本列岛再一次趋于分裂,战国时代于此正式开始。[/SIZE] |
|